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我的足迹说说 > 第31章 金华火腿的前世今生(第2页)

第31章 金华火腿的前世今生(第2页)

“这就是手工火腿的好处,”金老爷子笑着说,“机器火腿吃起来只有咸味,没有这种层次感,因为它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里面的蛋白质没有分解,所以没有香味。我们手工火腿发酵一年多,里面的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产生鲜味,脂肪也会分解成脂肪酸,产生香味,这就是‘时间的味道’,机器是做不出来的。”

正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进了厂房,他穿着牛仔裤和白色T恤,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看起来二十多岁,和金老爷子有几分相似。“爷爷,上海的王老板又来电话了,问我们什么时候能给他发货,他要十支三年陈的火腿。”

“知道了,”金老爷子对小伙子说,“让他再等半个月,现在的火腿还没发酵好,要等月底才能发货,不能急,急了就砸了我们金氏的招牌。”

小伙子点点头,看到陆帆,笑着问:“爷爷,这位是?”

“这是陆帆,美食博主,来我们家看火腿制作工艺的。”金老爷子介绍道,“这是我孙子,叫金晓阳,刚大学毕业,本来在杭州工作,去年回来帮我打理火腿坊。”

“你好,我叫金晓阳,你可以叫我小金。”小金伸出手,和陆帆握了握,“我爷爷经常说,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手工火腿的好,难得有你这样感兴趣的。”

陆帆笑着说:“主要是金爷爷的火腿太好吃了,而且制作工艺很有意思,值得记录下来。对了,小金,你为什么放弃杭州的工作,回来帮爷爷做火腿啊?”

小金叹了口气,却又很快笑了:“以前我也觉得做火腿没意思,又累又不赚钱,不如在杭州做互联网舒服。去年爷爷生病,火腿坊没人打理,我回来帮忙,才发现这手工火腿里有大学问,比如怎么选料,怎么控制发酵温度,都是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不能丢。现在我想把爷爷的手艺传下去,还想做一些创新,比如开发火腿零食,让年轻人也喜欢上手工火腿。”

金老爷子听到小金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孩子,以前还跟我吵,说我老顽固,现在终于明白我的心思了。我们金家做火腿六代人,不能在我手里断了,更不能在他手里断了。”

陆帆掏出手机,打开首播,镜头对准厂房里的火腿和金老爷子:“大家看,我现在在金华的金氏火腿坊,这是一家传承了六代的老字号,老板金爷爷正在给我展示手工火腿的制作工艺。我们刚看了腌制火腿的大缸,还尝了三年陈的生吃火腿片,味道特别香,有咸香、肉香,还有淡淡的酒香,层次感很丰富。金爷爷说,手工火腿要经过选料、腌制、晾晒、发酵西个步骤,前后要一年多时间,机器是做不出来这种味道的。”

首播间里很快就热闹起来:

“哇!看起来好正宗啊!生吃火腿会不会很咸?”

“金爷爷的手艺也太好了吧!翻缸的动作好熟练!”

“小金也很厉害,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来传承手艺,不容易!”

“我以前在金华吃过火腿,炖豆腐特别鲜,不知道金爷爷家的是不是也这样?”

陆帆把粉丝的问题念给金老爷子和小金听。金爷爷笑着回答:“生吃火腿不咸,因为我们用的是老盐,腌制时间控制得好,而且发酵的时候会把多余的盐分分解掉。炖豆腐的话,用我们家的火腿最好,不用放别的调料,光火腿的鲜味就够了,下次你来,我给你做火腿炖豆腐。”

小金补充道:“我们现在也在做火腿炖豆腐的预制菜,用的是爷爷的配方,方便上班族,不过要等下个月才能上市,到时候会在网上卖,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网店。”

首播了一会儿,金老爷子说:“到饭点了,留下来吃午饭吧,我让小金做火腿炖豆腐,再炒个火腿炒青菜,让你尝尝火腿的其他做法。”

陆帆连忙道谢:“谢谢金爷爷,那就打扰了!”

午饭在火腿坊的小厨房里吃,厨房很小,却很干净,灶台上摆着几个陶瓷罐子,里面装着各种调料。小金负责做饭,他的动作很熟练,先把火腿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煮,然后加入豆腐,慢慢炖。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浓郁的香味,那是火腿的鲜味和豆腐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家炖火腿豆腐有个诀窍,”小金一边搅拌锅里的豆腐,一边说,“火腿要先煮十分钟,把里面的盐分煮出来一点,然后再放豆腐,用小火炖二十分钟,这样豆腐能充分吸收火腿的鲜味,又不会太咸。”

很快,两道菜就做好了:火腿炖豆腐和火腿炒青菜。火腿炖豆腐的汤色是奶白色的,豆腐吸满了火腿的鲜味,咬一口,豆腐的软嫩和火腿的紧实结合在一起,味道特别鲜;火腿炒青菜里的青菜是本地的小青菜,脆嫩爽口,火腿的咸香让青菜的味道更丰富,一点都不寡淡。

金老爷子看着陆帆吃得香,笑着说:“慢点吃,不够还有,我们家的火腿多的是。以前婺商出去做生意,都会带一支火腿,路上饿了,就切几片煮面,或者炖菜,方便又好吃。那时候没有冰箱,火腿能放好几年,是最好的干粮。”

陆帆一边吃,一边问:“金爷爷,婺商带着火腿走南闯北,是不是也把金华火腿的名声传出去了?”

“是啊,”金老爷子点了点头,“以前婺商去上海、广州,甚至去国外,都会带火腿当礼物,慢慢的,金华火腿就出名了,成了‘中国三大名腿’之一。那时候上海的大饭店,比如国际饭店,都指定要用我们金家的火腿,说‘没有金氏火腿,做不出正宗的沪菜’。”

午饭过后,金老爷子带着陆帆去了火腿坊的仓库,那里存放着己经发酵好的火腿,有几百支,整齐地挂在架子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火腿上,像给火腿镀上了一层金色。“这些火腿都是去年的,要等到年底才能卖,现在还在发酵,”金老爷子指着一支火腿说,“你看它的表面,有一层淡淡的绿霉,这是正常的,说明发酵得好,这种霉是有益的,能分解火腿里的脂肪和蛋白质,产生香味。”

陆帆凑近看了看,火腿表面确实有一层淡淡的绿霉,不像坏了的样子,反而让人觉得很天然。“金爷爷,这些火腿怎么保存啊?会不会坏?”

“只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就能保存好几年,”金老爷子说,“我们家的仓库温度控制在15℃左右,湿度在60%左右,这样火腿不会太干,也不会发霉。以前没有空调,我们就靠仓库的窗户通风,夏天的时候在地上洒点水降温,冬天的时候在窗户上贴层纸保暖,一样能保存好火腿。”

离开仓库时,陆帆看到墙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火腿制作技艺”,落款是金华市政府,日期是2008年。“金爷爷,这是您家的荣誉啊!”

“是啊,”金老爷子摸了摸牌匾,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是政府对我们手工火腿的认可,也是对我们金家六代人传承的认可。现在虽然生意不如以前,但有了这个牌匾,我就更有信心把这手艺传下去了。”

下午的时候,陆帆告别了金老爷子和小金。离开火腿巷时,夕阳己经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老巷的青石板上,像给石板镀上了一层金。巷口的酥饼摊还在营业,摊主正在用传统的炭火炉烤酥饼,空气中飘着芝麻和梅干菜的香味,混着火腿坊飘来的咸香,成了金华最独特的味道。

陆帆走到婺江边,找了个长椅坐下,掏出笔记本,写下今天的感受:“金华火腿,不是简单的腌肉,而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从选料时对两头乌后腿的挑剔,到腌制时对舟山老盐的坚持;从翻缸时对每一支火腿的细心,到发酵时对温度湿度的掌控,金氏火腿坊的六代人,用双手守护着这份传承。生吃时的咸香回甘,炖豆腐时的鲜醇浓郁,炒青菜时的提鲜增味,‘一片火腿吊百味’,说的不仅是火腿的味道,更是金华的历史与文化——是婺商带着火腿走南闯北的坚韧,是手艺人坚守传统的匠心,是一座城市对美食的敬畏。

金华的味道,藏在火腿的咸香里,藏在酥饼的酥脆里,藏在婺江的柔波里。它不像义乌那样多元鲜活,却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像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写完,陆帆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婺江,江面上的渔船己经靠岸,渔民正在收拾渔网,远处的老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像一幅古老的画。他知道,明天他要去兰溪,品尝那里的鸡子馃,感受浙中另一种独特的民间风味,但今天在金氏火腿坊的经历,己经让他对金华有了深深的眷恋——这里的火腿,不仅是食物,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传承了百年的匠心与情怀。

陆帆站起来,背着包慢慢走在婺江边的步道上,晚风拂过,带着婺江的水汽和火腿的咸香,让人觉得温暖而安心。他想起金老爷子说的话:“手工火腿的魂,就是用心。”或许,美食的真谛,就是用心对待每一份食材,用心传承每一份手艺,用心感受每一份味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