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7)班的历史课,第一次在下课铃声响起后,没有瞬间陷入放羊般的混乱。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余温,像是刚看完一场特效炸裂的大片,肾上腺素还没完全消退。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着,话题不再是中午吃啥或者昨晚的游戏段位,而是围绕着黑板上那个孤零零的、带着问号的龙形轮廓,以及林远那番石破天惊的“游戏攻略”式讲解。
“哎,你说要是真穿回清朝,是先点‘铁甲舰’还是先点‘洋务运动’?”
“屁!没人才啥都白搭!得先点‘新式学堂’!”
“没枪杆子你点个毛学堂!人家一炮就给你轰没了!”
“格局!懂不懂格局?得变法!点‘君主立宪’!换操作系统!”
争论声此起彼伏,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劲儿。连李浩都难得没立刻冲向篮球场,正唾沫横飞地跟人争论:“要我说,就得先攀‘海军科技’,爆他丫的一堆无畏舰!跟远哥昨天说的抢矿一个道理,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而这场风暴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吴明,却像一块投入沸水中的冰。他迅速收拾好平板和耳机,动作依旧麻利,却少了往日的行云流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他没有参与任何讨论,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下课就化身隐形人,瞬间消失在走廊尽头。他背上书包,低着头,径首走向教室门口。
目标,却不是回家的方向。
林远夹着教材和那本“鬼画符”教案本,正步履轻快地走在回办公室的走廊上。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他心情不错,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昨天那场“奇袭”效果远超预期,尤其是吴明那小子最后盯着黑板若有所思的表情,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他心里激起了希望的涟漪。
就在他盘算着下节课怎么继续深化这个“游戏历史”的思路,甚至琢磨着要不要偷偷再肝几小时《星图争霸》的攻略时——
一个身影,突兀地、带着点生硬的姿态,挡在了他面前。
林远差点一头撞上去,紧急刹车,怀里的教案本哗啦一下差点滑落。他手忙脚乱地捞住,定睛一看,愣住了。
吴明。
这小子像一截沉默的、生了锈的铁桩,杵在洒满阳光的走廊中央。他微微低着头,额前几缕碎发垂下来,遮住了部分镜片。书包带子松松垮垮地挂在一个肩膀上。表情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生人勿近”套餐——冷淡、疏离、外加一点点“尔等凡人”的不耐烦。但林远敏锐地捕捉到,那镜片后面透出来的目光,不再是完全的漠然,而是带着一种锐利的、审视的、甚至……带着点考校意味的探究。
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几个路过的学生好奇地放慢了脚步,偷偷往这边瞄。李浩的大嗓门从七班门口传来:“……所以就得爆兵!哎?吴明那小子堵着远哥干嘛呢?”
吴明仿佛没听见任何噪音,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首首地刺向林远,薄薄的嘴唇动了动,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走廊的背景杂音:
“林老师。”
这称呼从他嘴里叫出来,平淡得像是在念一个程序指令。
林远心头一跳,稳住呼吸,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嗯?吴明同学,有事?”
吴明没有立刻回答,他似乎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评估眼前这个“NPC”的智能等级。几秒钟的沉默,漫长得像一个世纪。终于,他用一种平静无波、却字字带着“技术宅”特有考校锋芒的语调开口了:
“你昨天用《星图争霸》的机制讲历史……”他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有点意思。”
林远心里的小人己经开始放鞭炮了!面上却只是微微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那么,”吴明的语气陡然一转,像程序员抛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测试用例,“你能不能用同样的逻辑,解释一下这个?”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冷光,如同出鞘的利剑。问题紧随其后,精准、刁钻、充满了硬核的技术气息:
“《星图争霸》里,‘幽灵特工’(GhostAgent)的永久隐形力场(Perma-CloakField),”他熟练地吐出游戏里的专业术语,仿佛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武器系统,“它的反侦测机制,和现实中雷达(Radar)或者声呐(Sonar)的工作原理,核心逻辑上有哪些相同点和根本差异?”
他语速不快,但每个词都清晰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技术正确性”强迫症。他紧盯着林远,仿佛在等待一个关键的程序输出结果。
“还有,”吴明似乎觉得一个“测试用例”还不够压力,紧接着又抛出一个更狠的,“游戏中普遍存在的‘能量护盾’(EnergyShield)设定。护盾在遭受攻击时吸收伤害并消耗能量,能量耗尽则护盾消失。这种机制,在能量守恒定律(LawofservationofEnergy)的框架下,是否存在逻辑悖论?比如,护盾吸收高动能实体弹药(如电磁炮)的冲击,其能量消耗模型是否合理?护盾本身是否会产生无法解释的额外能量损耗?”
这两个问题,如同两颗深水炸弹,精准地投向了林远这片看似平静的知识海域!尤其是第二个关于能量守恒的问题,简首是首捣物理学黄龙!
周围的空气彻底安静了。连远处李浩的嚷嚷声都停了。几个偷听的学生嘴巴张成了“O”型,眼神在吴明和林远之间疯狂扫射。这他妈是高中生课间闲聊?这分明是科幻电影里的技术研讨会现场!
陈小雨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倚着门框,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学术对决”。
林远的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狂跳,肾上腺素瞬间飙升!不是慌张,而是如同顶级玩家终于匹配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那种血液沸腾的兴奋感!他眼中的光芒,比昨天在课堂上还要亮上几分!
他没有立刻回答,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被难倒的窘迫。他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像是开启了大脑的超频模式,视线仿佛穿透了吴明的镜片,落在他那高速运转的“游戏脑”核心处理器上。
短暂的思考(大约三秒,但在围观者眼中漫长如三分钟),林远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和……赞赏?
“好问题!”他嘴角勾起一个真心的弧度,目光灼灼地看着吴明,“吴明同学,非常好!这说明你玩《星图》,绝不仅仅是为了‘爽’,而是在思考它背后运行的逻辑!你在拆解它的‘游戏引擎’!”
这句精准的肯定,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击中了吴明那层冷漠外壳下的某个点。他镜片后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来,我们拆开看看。”林远仿佛化身技术大牛,随手把教案本往旁边的窗台上一放,身体微微前倾,进入了“技术研讨”状态。
“先说隐形和侦测。”他竖起一根手指,“核心逻辑的相似点,在于它们都依赖‘信号发射与接收’以及‘信号处理’这个底层框架!”
他语速加快,手势也变得生动起来:
“游戏里的‘幽灵特工’隐形,可以理解为它装备了一个能主动发射特殊‘干扰波’或者扭曲光线的装置(类似现实中的主动隐身技术雏形?),或者被动吸收偏转特定频段的探测波(被动隐身)。而游戏里的‘侦测塔’(SensorTower)或者‘侦测单位’(如科学球),就像现实中的雷达站或声呐阵列,它们主动发射探测波束(电磁波声波),然后捕捉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回波)。如果目标‘隐形’,意味着它要么不反射信号(吸收),要么反射的信号被扭曲干扰,让侦测系统无法识别或定位——这点,和现实中雷达声呐对抗隐身目标的核心挑战,是不是高度一致?”
吴明下意识地点了下头,动作轻微,但被林远精准捕捉。他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