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守墓人游戏视频 > 第11章 落地生根(第1页)

第11章 落地生根(第1页)

晨曦彻底驱散了夜色,也带来了几分暖意。经历了夜间的惊魂,茅屋内的三人都有些疲惫,但一种微妙的、共患难后的纽带,却悄然建立起来。

张文轩不再是被动接受庇护的“过客”,他决定做点什么。首要任务,是改善这个“临时基地”的安全性和生存条件。

“老丈,飞燕姑娘,”他吃完王飞燕重新热过的、依旧稀薄的粟米粥后,开口道,“此处虽偏,但难保不会再有兵痞或流民骚扰。我们得做些防备。”

爷爷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郎君所言极是。只是……如何防备?”

张文轩站起身,开始在屋里屋外仔细勘察。他现代人的思维和看过的大量荒野求生、历史纪录片知识开始飞速运转。

他先是注意到篱笆墙过于低矮破损,形同虚设。“首先,这篱笆得加固,至少让人不能轻易翻进来。”他动手将几处倾倒的篱笆扶正,用藤蔓和找到的破绳紧紧捆扎。虽然工具简陋,但经过他一番折腾,篱笆看起来结实了不少。

接着,他的目光落在了门上。那扇薄薄的木门,一撞就开。“门需要一道内锁,光靠门闩不够。”他找来一根结实的粗木棍,比划着在门后两侧的土墙上挖出浅槽。这样晚上可以将木棍两端卡进槽里,从内部顶住门,虽然简陋,但比单纯的门闩要可靠得多。

王飞燕一开始只是好奇地看着,见张文轩做得有模有样,便也主动上前帮忙,递工具,扶住木棍。她的手脚很麻利,虽然对张文轩的一些做法感到新奇,但并不多问,只是默默配合。

最让爷孙俩感到惊奇的是张文轩设置的“预警系统”。他在茅屋周围,特别是靠近小路的几个方向,选择了一些隐蔽的必经之处,用从背包里翻出来的鱼线(他原本打算野外写生时用的)和收集来的空陶罐、小石块,设置了几个简单的绊发警报。

“此物……有何用?”王飞燕看着他将几乎看不见的细线系在两棵树之间,离地半尺高,另一端连着吊在树枝上的几个空罐子,忍不住问道。

“这叫‘绊马索’,哦不,是‘绊人铃’。”张文轩解释道,差点说漏嘴,“若有人夜间偷偷摸过来,碰到这根线,罐子就会掉下来发出声响,我们就能提前察觉。”

爷爷在一旁看着,浑浊的眼中闪过惊异。这种精巧的机关思路,与他所知的任何军中或民间的预警方式都不同,简单却有效。

做完这些,张文轩又开始琢磨生火和饮水。他看到王飞燕用火石打火颇为费力,便想起背包侧袋里好像有个备用的塑料打火机。他偷偷试了一下,还能打着火!他强压住激动,暂时不打算暴露这个“神器”,但决定以后生火时可以“帮忙”,加快速度。

至于饮水,他看到水缸里的水有些浑浊,便用一件换洗的T恤(布料比当时的麻布细密得多)做了个简易过滤器,铺上洗净的沙子和木炭屑,虽然效果有限,但至少能让水看起来清澈些。

他的这些举动,在爷孙俩看来,处处透着新奇与“讲究”。王飞燕看向他的眼神,除了感激,更多了几分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这个突然出现的男子,虽然来历成谜,言行古怪,却似乎真的懂得很多生存的窍门,而且……他在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安全。

张文轩忙碌着,额头上渗出了细汗。他很久没有干过这么多体力活了,肌肉酸痛,但内心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充实。这不是在电脑前码字,而是真真切切地用手和智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当夕阳再次西沉时,小小的茅屋院落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篱笆高了,门结实了,周围还多了些看不见的“眼睛”。虽然依旧贫寒,却多了几分让人安心的气息。

晚上,张文轩再次睡在灶边的干草铺上,却比昨夜踏实了许多。他听着隔壁爷孙平稳的呼吸声,望着窗外东汉末年的星空,心中那个“守墓人”的念头,不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使命,而是与“活下去”、“保护好眼前人”这些最朴素的愿望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落地,方能生根。而斗争,才刚刚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