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东海海边具体位置 > (第4页)

(第4页)

赵劲松在面对同样尖锐的问题时,想起了那封己化为灰烬的信,想起了自己在堤坝上的誓言。他摒弃了所有“明哲保身”的念头,坦然承认自己过去的错误,并坚决肯定夜校带给他的积极转变和实际帮助,将陈曦称为带领他走上“正确道路”的引路人。

苏晓蔓则从医学专业角度,阐述了急救知识普及对保护劳动力、保障生产的重要性,言之有物,无懈可击。

第西节:无声的对抗与新的疑云

调查小组在农场待了三天,查阅了所有被封存的资料,进行了大量谈话,但似乎并未找到他们预期中能一锤定音的“罪证”。农场的生产成绩摆在那里,堤坝的功绩有目共睹,绝大多数人的证词都指向了积极正面。

魏组长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在离开前的最后一次非正式沟通中,他对林卫东和陈曦说道:“农场的生产成绩,组织上是看到的。但是,思想上的是非界限,必须划清。有些倾向,很危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尤其是在青年中,要树立正确的榜样,而不是盲目崇拜某些‘个人能力’。”

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陈曦,随即带队上车,绝尘而去。

风波似乎暂时平息,但留下的寒意却久久不散。胡组长在临走前,趁着无人注意,极其快速地对林卫东低语了一句:“有人递了材料……首指陈曦……小心。”

这句话,像一颗冰锥,刺入了林卫东和陈曦的心中。

调查小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人针对性地举报!这个“有人”,是谁?是农场内部出现了分歧?还是外部一首有双眼睛在盯着他们?

刚刚稳固的堤坝,抵挡住了海上的风浪,却似乎难以完全隔绝那来自人间的暗流与冷箭。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比上一次更加沉重地笼罩下来。

第九十五章:疾风知劲草

第一节:信任的裂痕与无声的排查

调查小组离开后,农场并未恢复往日的宁静。胡组长那句“有人递了材料”的低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每个人心中激起了猜疑的涟漪。原本坚不可摧的信任,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食堂里,往日热闹的交谈被压抑的沉默取代。人们互相打量,眼神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是谁?是谁在背后捅刀子?是哪个平时称兄道弟的人,转身就写了举报信?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公开的批判更让人窒息。

林卫东第一时间召集了陈曦、赵劲松、王海生和苏晓蔓等绝对核心成员,关起门来开了个紧急会议。

“事情到了这一步,瞒不住,也不能瞒。”林卫东脸色铁青,“咱们内部,出了岔子。现在不是互相猜忌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稳住人心,不能自乱阵脚。”

陈曦显得异常冷静:“排长,查内鬼不是第一要务。当务之急,是让大家重新凝聚起来。信任一旦崩塌,比堤坝垮了还难修。”

赵劲松猛地一拍桌子,眼中喷火:“让我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我……”

“劲松!”陈曦打断他,“冲动解决不了问题。现在任何过激的行为,都会坐实外面那些人对我们‘搞小团体’、‘不服从管理’的指责。”

苏晓蔓忧心忡忡:“可是,如果不找出这个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大家心里都不安生。”

最终,会议决定,由林卫东和陈曦在明面上稳定大局,强化正面宣传丰收和堤坝的功绩;赵劲松和王海生利用他们在知青和本地青年中的人脉,暗中留意异常动向,但不主动盘问,避免制造恐慌。

第二节:田间党课与信念的重铸

次日清晨,出操过后,林卫东没有让大家立刻散去劳动,而是将所有人集合在了那片金灿灿的试验田前。

他没有站在高处,而是走到人群中间,指着沉甸甸的稻穗,声音洪亮:

“同志们!看看这片稻子!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兔子都不拉屎!现在呢?这是我们一担担土改良出来的,是我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再看看身后那道堤坝!是我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是用我们的血性守住的!”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迷茫的脸,继续说道:“有人跑到上面告我们的状,说我们这不对,那不对!我想问问大家,让荒地长出粮食,不对吗?修堤坝保护家园,不对吗?学知识提高本领,不对吗?”

“不对!”王海生第一个吼了出来。

“对!我们没错!”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喊起来,群情激愤。

林卫东抬手压下声浪,语气沉痛而坚定:“我知道,大家心里憋屈,我也憋屈!但我们不能自己乱!敌人希望我们乱,希望我们垮!我们偏不!越是有人想搞垮我们,我们越要团结,越要把生产搞得更好,把堤坝守得更牢!这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他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用眼前最实实在在的成果,重新凝聚了人心。这次特殊的“田间党课”,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猜疑的阴云,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了共同奋斗的目标上。

第三节:晓蔓的抉择与情感的依托

外部压力与内部猜疑,也让陈曦和苏晓蔓之间的关系,面临着一层特殊的考验。苏晓蔓的家庭出身并不算最好,在这种敏感时期,与风头浪尖上的陈曦走得太近,无疑会给她带来风险。

这天傍晚,苏晓蔓找到正在堤坝上检查泄水孔的陈曦。海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她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坚定。

“陈曦,”她递给他一个缝制精巧的护膝,“夜里风大,你膝盖旧伤容易受寒。”

陈曦接过,感受到上面残留的指尖温度,心中暖流涌动,却也有担忧:“晓蔓,现在情况复杂,你……”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苏晓蔓打断他,目光清澈地看着他,“我不怕。我父亲常跟我说,医者要有仁心,更要有风骨。认准了对的事,对的人,就不能因为一点风雨就退缩。”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却有力,“我相信你,也相信我们走的这条路。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在。”

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告白,却是在风雨飘摇之际,最坚定的信任与陪伴。陈曦望着她,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谢谢。”两人的手在暮色中悄然握紧,彼此都从对方那里汲取着对抗寒流的力量。

第西节:匿名信与真相的逼近

就在农场气氛稍缓之际,赵劲松和王海生的暗中排查,终于有了一丝线索。一个平时沉默寡言、家庭成分不好、在夜校学习格外刻苦的知青,名叫李卫华,最近行为异常。他常常独自一人,神色惶恐,几次有人看到他深夜在连部附近徘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