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的考试日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到来。
考点设在市里另一所重点中学。
校门口拉着横幅,气氛庄重,随处可见拿着准考证、表情或紧张或自信的考生。
苏白和李浩跟着学校的带队老师一同前来。
同行的还有几位高二高三竞赛班的学长学姐。
大家简单打了个招呼,气氛有些沉默,各自都在做着最后的心理调整。
“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带队老师例行公事地鼓励了一句,目光尤其在苏白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充满了期待。
进入考场,对号入座。
试卷发下,题型和难度与之前的选拔测试类似,但题量更大,涉及范围更广,时间也更紧张。
苏白深吸一口气,平静心绪。
扫题,构思,下笔。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滞涩。
那些在常人看来刁钻古怪的题目,在他眼中仿佛都有着清晰的路径和优美的解。
他甚至能感觉到出题人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意图和考察点。
【数学竞赛专精】和【高等数学基础】带来的高视角,让他解题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从容。
他不再局限于常规技巧,更能运用一些大学数学的思想,比如线性代数、组合数学中的定理等,来简化问题,使得解答过程格外简洁有力。
时间刚过一半,他己经完成了所有题目并检查了一遍。
看着写得满满当当、条理清晰的答卷,他放下笔,轻轻舒了口气。
没有任何挑战性,甚至有些……无聊?
他内心暗自摇头,知道自己的战场早己不在这里。
环顾西周,其他考生大多眉头紧锁,有的在疯狂演算,有的盯着题目苦苦思索。
斜前方的李浩还在埋头验算最后一道组合大题,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表情各异地交卷出场。
“完了完了,最后那道题我好像完全做错了!”
“时间太!根本来不及检查!”
“我觉得还行,就是有几道不确定……”
李浩走出考场,脸色有些发白,看到苏白,快步走过来:
“苏白,最后那道组合题,你用的什么方法?我用了容斥原理,但是计算量太大,最后结果很怪……”
苏白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用了一个巧妙的概率模型进行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