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数学课,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赵红军老师抱着教案走上讲台,目光首先就落在了苏白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期待和探究。
周末林薇薇的请教,显然她也没瞒着老师,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在努力,顺带就把苏白夸上了天。
“同学们,把周末发的卷子拿出来。”
赵老师敲了敲黑板:
“今天我们先重点讲一下最后那道压轴题,全市这次数学摸底统考的最后一题,难度很大,全年级做对的人不超过十个。”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哀嚎。
那道题确实变态,很多人连题目都没看懂。
“有没有同学自愿上来讲讲自己的思路?”
赵老师惯例性地问了一句,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扫向苏白的位置。
教室里鸦雀无声,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出头。
苏白心里一动,这是个好机会!
在全班面前讲解高难度题目,获得的“震惊”点数肯定比私下辅导多得多!
而且,还能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力。
他缓缓举起了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又是他!
赵老师眼睛一亮,立刻道:“好!苏白,你来!”
苏白从容起身,走向讲台。
从赵老师手里接过粉笔时,赵老师还低声鼓励了一句:
“别紧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苏白点点头,转身面向全班。林薇薇坐在下面,紧张又期待地看着他。
“这道题,考察的是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难点在于如何构造辅助函数来证明不等式的恒成立。”
苏白开口,声音清晰平稳,没有丝毫紧张。
他没有首接写步骤,而是先点明了题目的核心和难点,这是一种更高的解题视角。
【叮!宿主于公开场合进行学术讲解,科学点+1】
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清晰的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然后开始板书。
“首先,我们不妨设这个动点为P(t,f(t)),那么它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转化为……”
“第二步,我们需要证明的是这个距离公式恒大于某个值,这等价于证明一个新函数G(t)的最小值大于零。”
“求最值,常规思路是求导。但这里首接求导计算量巨大,而且容易陷入困境。
我们可以观察其结构,采用一种技巧——参数分离,然后利用柯西不等式进行放缩……”
他的板书飞快,逻辑严密,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尤其是他提到的“参数分离”和“柯西不等式”,这完全是高中甚至大学才可能接触到的技巧,被他信手拈来,用得举重若轻。
台下,从最初的寂静,逐渐响起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参数分离?那是什么?”
“柯西不等式?!我好像在哪本奥数书上见过这个名字……”
“天啊,他在写什么?我怎么完全看不懂了?”
“这思路……也太清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