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瓦尔托利亚无法依靠占领区获得任何补给,但也让弗尔尼亚本就贫弱的国力承受了更沉重的打击。
成千上万的难民在雪地里拖家带口,涌向首都和北方山区。许多人因饥饿与寒冷倒在路途中,再也没有爬起来。教堂被改造成收容所,修士们分发稀薄的面粥和冻鱼,然而远远不足以养活所有人。
整个弗尔尼亚都在燃烧。
在这种濒临崩溃的局势下,弗尔尼亚政府终于不得不再次对外抛出橄榄枝。外交部向瓦尔托利亚递交照会,表达了愿意就停火问题展开谈判的意愿。
这一次,不仅是弗尔尼亚需要停火,瓦尔托利亚同样迫切地希望结束这场消耗战。
委员会的军报虽然仍在高声宣称“胜利己近”,但参谋部的数字却冰冷得令人窒息:十几万的伤亡,庞大的物资消耗,前线依旧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
春季的解冻期即将到来。到那时,道路将化为泥泞,装甲部队的推进将变得举步维艰,补给线会进一步拉长,士兵们将陷入更为恶劣的环境。委员会高层深知,如果不在春天前结束战争,瓦尔托利亚恐怕会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经过几轮艰难的会晤与磋商,条件终于定下来了。
弗尔尼亚不得不割让大片边境领土,其中包括湖区要塞、交通枢纽与矿藏腹地,并支付一笔沉重的赔款,作为瓦尔托利亚所谓“战争损失”的补偿。
作为交换,瓦尔托利亚同意逐步撤军,结束这场持续了三个月的血腥消耗。
瓦尔托利亚对外宣称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报纸大肆宣传着“祖国的边境更加安全,敌人己经屈服”。
然而,冰冷的现实却难以掩盖:那片新夺取的领土的面积与价值远不足以抵消十几万阵亡的士兵以及大量失去的武器和装备。
在前线,士兵们默默收拾着战友的遗体,心中充满苦涩。
“我们赢了吗?”
“可我们的兄弟都埋在雪里了。”
这场所谓的胜利,更像是一场无法承受的代价。
对弗尔尼亚而言,失去的土地与赔款的重负无疑是惨痛的。但整个国家却在这场战争后获得了另一种荣耀:在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时,他们守住了独立。
首都的钟声依旧每日敲响。人们在废墟中重建家园,游击队员们脱下军装,回到田野与工坊。虽然疲惫,但他们心中都清楚——弗尔尼亚还在。
这场战争终于宣告结束。
然而,冰雪之下埋藏的尸体与焦土,昭示着一个事实:
这并不是终点,而只是下一场更大风暴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