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周皇 > 第1章 魂穿乱世起微澜(第1页)

第1章 魂穿乱世起微澜(第1页)

午后的阳光如滚烫金油,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汴水河畔的官道上。热浪蒸腾,扭曲了视野,连厚重的黄土都仿佛被烤得卷曲起来。路旁几顶由破旧茅草搭建的茶棚,在炽烈阳光下摇摇欲坠,仿佛一阵燥风便能将其吹散。

陈琅的意识,就在这能将人炙烤殆尽的酷热中,被强行从无尽冰冷的混沌里拽出。

他猛地睁开双眼,强烈的眩晕感如宿醉后被扔进滚筒洗衣机,整个世界天旋地转。他下意识抬手摸向额头,掌心传来黏腻温热与尖锐刺痛。那里有一道伤口,血液半凝固,混着尘土,真实得让人心悸。

紧接着,感官被全面冲击。

入目皆是贫瘠的土黄色,褪色打补丁的麻布衣衫、行人菜色的蜡黄脸庞、干裂土地的颜色,以及记忆中“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汴梁城,此刻城墙也透着饱经风霜的陈旧灰色,繁华不再。

嘈杂陌生的声响传来,不远处几只瘦骨嶙峋的鸡在刨土,发出单调“咯咯”声;几名脚夫挑着担子,用粗粝难懂的方言相互吆喝,声音沙哑;更远处,孩童哭闹与牲口嘶鸣交织,如沉闷压抑的网。

空气中弥漫着复杂气味,汗液发酵的酸臭、扬尘的腥土味、劣质茶水的馊味,还有不知何处飘来的牲畜粪便臭气。每一次呼吸,都似有无数细小沙砾裹挟浊气,刮擦着喉咙与肺叶。

他猛地坐起身,全身骨节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

这不是梦,梦境没有如此残酷真实的质感。

记忆如砸碎的硬盘,碎片疯狂旋转、碰撞、重组。一些碎片熟悉,一些却陌生得令人恐惧。

他记得自己是二十一世纪金融学在读研究生,导师是宋代经济史权威,自己对那个时代痴迷,能清晰回忆起在图书馆通宵研读《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夜晚,与导师争论“交子”“会子”问题的下午,甚至记得论文标题《从飞钱到交子:宋代货币信用体系的演进与国家权力的博弈》。

他坚信历史由经济规律推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融是解读“利”的密码。为寻找根“真实”的经济体验,他在大学城外夜市摆摊,卖烤冷面、手机壳、发光头饰,享受讨价还价,体验收摊紧张,计算每日流水利润。

出事那天,他正和大妈为五毛钱头绳“唇枪舌战”,突然刺耳轮胎摩擦声、人群尖叫,失控货车车头在瞳孔中迅速放大……最后是剧痛与巨响,世界清零。那一刻,他还在想着“体验式研究”成本太高。

“轰!”

另一段记忆野蛮闯入,带着不属于他的疼痛与屈辱。

同样叫“陈琅”的少年,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是个流民。家乡战火化为焦土,一路乞讨至汴梁城外,饥饿如影随形。今日早上,茶棚运来一笼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对几天未进食的他而言,是致命诱惑。

为抢一个包子,他被几个壮汉推倒拳打脚踢,最后一根粗木棍狠狠砸在后脑勺。倒下瞬间,他看到抢走包子的男人满嘴流油的得意笑容。

大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

这个年份如烧红烙铁,在灵魂深处烙下不可磨灭印记。

陈琅,金融史研究生,体验小商贩生活被车撞死;陈琅,五代十国流民,为抢包子被打死。两个截然不同人生,两段天差地远记忆,在此刻,在这尘土飞扬的茶棚前,诡异地融合。

“我……魂穿了。”他低声吐出几个字,声音嘶哑如砂纸摩擦。巨大荒谬感与恐惧感如冰冷的手,紧紧攥住心脏。他不是在做田野调查,自己成了“田野”,成了历史洪流中随时可能被碾碎的尘埃。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最混乱黑暗的时代之一,兵戈不断,政权更迭如走马灯,人命贱如草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再是遥远诗句,而是他即将面对的现实。

他强迫自己冷静,恐惧无用。作为受过高等教育、专研历史的现代人,他的头脑,超越时代近千年的知识见识,是最大优势。

他开始审视所处的“起点”——茶棚。棚子由几根歪扭木头支撑,顶上茅草稀疏,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点。几张木桌油腻不堪,纹路嵌满黑色污垢。角落几个竹篾蒸笼,残留干涸油渍,几只绿头苍蝇贪婪盘旋。

“咳……客官,要……要来碗茶水么?”一个苍老疲惫的声音响起。陈琅转头,看到身材佝偻的老汉。老汉脸如刻满沟壑的核桃,皮肤黝黑粗糙,双眼浑浊麻木,对世间似己失去兴趣。身上短褂油渍补丁层层叠叠,记录着一生辛劳。

陈琅定了定神,努力让表情自然,清了清干涩喉咙,试探问道:“老丈,可还有吃食?”他需确认,原主记忆中包子争斗是否发生在此。

老汉浑浊眼睛动了动,叹了口气,下巴指了指桌上几块硬如石块的干炊饼:“就剩这几块了。早上的肉包子……唉,一转眼就没了。”他摇头,眼底闪过后怕与厌恶,早上的抢夺显然让他心有余悸。

“肉包子……”陈琅心“咯噔”一下,果然如此。他故作懊恼咂嘴,压低声音,带着“小聪明”与“贪小便宜”的语气,小心翼翼凑过去:“老丈,那……那抢剩下的,可还有点渣子?或者……卖相不好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