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80后的人 > 第67章 神州六号(第1页)

第67章 神州六号(第1页)

2024年在平平淡淡中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就迎来了崭新的2025。

2025年对于中国5。1亿农民来说,那一年最喜大普奔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就是年底的中央会议决定从明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农业税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古代社会:农业税起源于夏朝的“贡”,商朝实行“助”,周朝实行“彻”,平民需向国家贡献约10%的农产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这是我国历史上征收实物田税的最早记录,标志着农业税制度的确立。汉初,农业税形成制度。秦朝沿用田租制,曹魏时期实行田租户调制,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明朝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在此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

近现代社会:民国时期,农业税被称为田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田赋划为地方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农业税政策,如土地革命时期打击封建剥削、保护贫苦农民;抗日战争时期实行阶级合理负担的农税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区分新旧解放区实行不同的合理负担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以户为纳税单位,实行全额累进税率。1958年6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农业税税法,实行比例税率,全国的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安徽全省启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吉林、黑龙江两省先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农业税正式全面取消。

以前交公粮和农业税是中国农村的重要场景,具体年代和场景步骤如下:

准备阶段:在集体生产时代,公粮由生产队统一缴纳。交公粮前,生产队会安排社员将收下的粮食在晒坝上暴晒,并用木耙反复翻晒,确保受热均匀,然后用风斗将粮食风干净,去掉不的颗粒。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则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公粮本上的数量,挑选出最优质的粮食,晒干扬净,准备上交。

运输过程:交公粮的日子,农民们天不亮就出发,用肩挑、背扛、手推车、拖拉机等方式,将粮食运往指定的粮站。如果距离较远或交通不便,如遇河沟涨水,还需多人协作搬运,以防粮食沾水受潮。

交粮流程:到达粮站后,农民们需要排队等待验粮。验粮人会用手抓些粮食,眼观质量,用牙咬几颗测干度,或用采集棍插入粮袋底部和中段采集粮食颗粒进行检测。合格后,会发放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交粮人信息和粮食数量。接着,农民们要抬粮过风,去除杂质,然后再由看秤的人重验粮食,合格后过秤入库。整个过程繁琐,农民们往往要排队一整天,甚至可能在粮站过夜。

特殊情况:如果粮食质量不合格,如水分超标、颗粒不等,农民们需要将粮食拉回去重新晾晒或筛选,首到合格为止。有些年份,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们的粮食产量不足,即使借粮也得把公粮补上去。

到了1991年后,交公粮政策有所变化,农民可根据市场价将公粮折算民币,用钱代缴公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粮食质量问题带来的麻烦。

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的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由长征2号F运载火箭送入太空。飞船进入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6。8公里的椭圆轨道,并在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高度343公里的圆轨道飞行。在轨运行期间,航天员进入轨道舱,进行了穿舱试验、天地通话、空间科学试验等活动,如10月16日航天员在轨道舱进行了我国首次细胞搭载实验。

2005年10月17日,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西子王旗成功着陆,任务圆满完成。在轨飞行约5天(115小时32分钟),圆满完成航天员多天飞行、飞船绕地球多圈运行,验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多人多天飞行能力,为后续空间站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费俊龙和聂海胜都是中国杰出的航天员,以下是他们的简要介绍:

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籍贯江苏昆山,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2年6月入伍,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05年10月,他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11月,费俊龙入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2023年9月,被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3年6月入伍,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1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现为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他曾执行多次航天任务,包括2005年的神舟六号、2013年的神舟十号(担任指令长)以及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担任指令长)。聂海胜在2005年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3年被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21年获颁“一级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获八一勋章。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启动第二步拉开序幕。

其具体意义可分为以下三点:

1。技术突破:成功验证了飞船在多人多天在轨飞行中的生命保障、姿态控制、能源供给等关键系统的可靠性,证明中国己具备持续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技术实力。

2。工程奠基:为后续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从“短期飞行”向“长期驻留”迈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