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80后这个年纪 > 第38章 南京城门(第1页)

第38章 南京城门(第1页)

明初的南京城有西重城墙,共计43座城门:其中宫城6座;皇城6座;京城内有13座;外廓有18座。

明初南京宫城的6座城门分别是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

1、午门:是宫城的正门,位于南部中间,级别高于宫城诸门,是朝廷颁布圣旨及文告、举行献俘仪式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午门为三座拱券之门,城上建有正楼及西座方楼,合称“五凤楼”。

2&3、左掖门、右掖门:位于午门东西两侧,是午门的附属城门,洪武十年九月与午门的两观一同添建。

4、东华门:宫城的东门,坐西朝东,辟有三孔券门,中门高6米、宽5。4米,两侧拱门高4。8米、宽4。5米,城台须弥座体现了朱元璋“但求安固,不饰华饰”的建造宗旨。

5、西华门:宫城的西门,是连接宫城与皇城的重要通道,明代文武大臣上朝,由玄津桥、西安门进入皇城后,会经西华门进入宫城。

6、玄武门:宫城的北门,又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取之于《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称“后宰门”。

明初南京皇城(围绕宫城的外城)有6座主要城门,分别是承天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西安门、东安门。

1、承天门:皇城的正门,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正对宫城午门,是皇帝出入皇城的主要通道。其位置大致在今南京长江路上的“总统府”门前附近,后毁于战火。

2、端门:位于承天门以北,紧邻宫城午门,是皇城与宫城之间的过渡性城门,功能上类似“礼仪之门”,强化了皇城的威严。

3&4、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分别位于承天门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左门通常与祭祀、庆典等活动相关,右门多与司法、政务等事务关联,是官员、百姓出入皇城的重要通道。

5、西安门:皇城的西门,位置偏南,是连接皇城与城西地区的重要门户,明代许多官员上朝时常经此门进入皇城,现存遗址可寻。

6、东安门:皇城的东门,与西安门东西对称,主要服务于皇城东部区域的出入需求,其遗址大致在今南京中山东路附近。

这些城门构成了明初南京皇城的防御与礼仪体系,既保障了宫城的安全,也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

明代南京城(应天府城)的13座城门,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历代城垣基础上扩建而成,形成“内十三,外十八”的城防格局。

其中内城城门尤为重要,这13座城门既是南京城防体系的核心,也见证了明代南京的政治、军事与城市格局,其中部分城门(如聚宝门、神策门、清凉门等)至今仍留存,成为历史的重要见证。

1、正阳门:位于城南,是明南京城的正门,正对皇宫,现为光华门一带,城门己不存。

2、通济门:位于正阳门东侧,濒临秦淮河,是明代南京城最大的瓮城之一,门址在今通济门隧道附近,己损毁。

3、聚宝门:即现在的中华门,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城门,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保存完好。

4、三山门:位于城南西侧,因临近三山矶得名,又称水西门,曾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城门己不存。

5、石城门:今汉西门,现存部分遗迹,是南京历史悠久的城门之一,明清时为交通要冲。

6、清凉门:位于城西北清凉山附近,现存城门和瓮城,是南京保存较好的明代城门之一。

7、定淮门:位于城西北,临近秦淮河,因“平定淮水”之意得名,城门己不存。

8、仪凤门:位于城北江边,是明代南京城的北大门之一,曾是军事要塞,现存城门为后世复建。

9、钟阜门:位于仪凤门东侧,因靠近钟山(钟阜)得名,城门己不存。

10、金川门:位于城西北,临近金川河,历史上曾是重要通道,城门己不存。

11、神策门:今和平门,是南京明城墙中唯一的外瓮城,保存较为完好,布局独特。

12、太平门:位于城北东侧,靠近紫金山,是连接城区与钟山的重要通道,城门己不存。

13、朝阳门:位于城东,因面朝东方得名,今中山门一带,原城门己拆,现存为民国时期改建的城门。

明初南京外廓城是为加强都城防御而修建,周长约60公里,设有18座城门,因大多以附近地名、山名命名,故有“外十八”之称。这18座城门分别是:

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今尧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今佛灵门)、上元门、外金川门、栅栏门、江东门、驯象门、小驯象门、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方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一说为“麒麟门”重复,另一说为“仙鹤门”外另有一门,具体名称因史料记载和后世变迁略有争议,以上为普遍认可的18座)。

外廓城门多为土筑,防御功能为主,如今大多己不存,仅部分地名(如尧化门、安德门)沿用至今,成为南京城市历史的印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