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以天子名义颁布,宣称由民间自发捐粮,设义仓救济孤寡流民。
落款巧妙:“天子倡,万民承”。
首批三座义仓,悄然设立于原属公地、今被豪强圈占之边缘,既夺回公义,又避赤裸挑衅。
令出,洛阳民情再燃。
百姓奔走相告:“朝廷大官不管咱们死活,还是陛下替咱们想着!”
老陶早己安排忠心退伍老兵掌管义仓,每一笔粮食出入,皆按香灰编码方式记录,每日上报宫中。
曹髦由此在司马官府之外,建立起独立首达底层的民生掌控网络。
义仓,既是粮仓,更是信息站与民心凝聚点。
风波诡谲,杀机暗藏。
某夜,西苑角楼,一小宫女焚毁过期密报。
夜风骤起,一星火星卷起一片未燃尽的竹简残片,飘落巡夜宦官脚下。
宦官拾起细看:材质为察谤司专用密纹湘竹,墨含荧光药粉,唯有高层知晓。
更令他心头一凛的是,“义仓甲三,存粟八百石”一句中,“甲三”二字旁有朱砂批注“涉逆案”,且文书格式为内部横栏纸,绝非寻常档案。
他并未认定“甲三”为贾充私库代号(尚未公布),而是凭格式与批注推断:此物涉及隐秘调查,竟被随意焚毁,恐有内鬼!
立即层层上报。
消息传至贾充,如惊雷贯耳。
他勃然大怒,认定宫中有奸细与外党勾连,亲率甲士突入宫城,封锁六尚局,将十余名低阶宫人尽数下狱,严刑拷问。
酷刑之下,惨叫不绝,人人自危。
然就在审讯最紧要关头——洛阳东城,火光冲天!
察谤司新建档案库起火,火势迅猛,如积年干柴遇烈风,又似千百香炉同时倾覆,将所有告密卷宗、罪证记录付之一炬。
火光映红半空,贾充宫中酷刑顿显苍白。
他的情报根基,一夜成灰。
而太极殿最深处,隔绝喧嚣与火光。
曹髦吹熄香炉中最后一缕熏香。
那青烟袅袅上升,在斜照烛光中扭曲变幻,恍惚间似一个古篆的“胜”字,旋即碎散于空气之中。
他静静望着那空处,良久,嘴角微扬。
整个大殿,重归于深沉的静谧,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