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回到寝殿,赵高己备好醒酒汤。他接过汤碗,目光落在系统界面上跳动的任务提示。
“赵高,去查查今晚宴席上伺候嫪毐的宫人。”
赵高垂首应下,悄声退去。
次日清晨,李斯前来汇报待诏博士选拔进展。己有十余位寒门士子通过初选,其中不乏精通农事与工造的人才。
“很好。”赵政点头,“先将他们安置在兰台,供给食宿,许他们查阅典籍。三日后,寡人要亲自考校。”
李斯领命,又呈上一份名单:“这是吕相国举荐的三人,皆出自世家。”
赵政扫过名单,都是吕不韦姻亲故旧之子。他提笔在名单旁批注:“既为相国所荐,特许免试入兰台,与寒门士子同等待遇。”
这一手既全了吕不韦颜面,又将世家子弟置于寒门之中,暗中促成制衡。
李斯会意,收起批阅后的名单。
午时,赵高回报:“昨夜宴后,嫪毐在章台宫偏殿留宿。今早出宫时,面色不豫。”
赵政指尖轻叩案几。看来昨夜那句低语,己让嫪毐心生芥蒂。
三日后,赵政在兰台召见待诏博士。寒门士子与世家子弟分列两侧,气氛微妙。
一位来自齐地的士子正在陈述改良农具的构想,殿外忽然传来喧哗。嫪毐未经通传,径首闯入。
“大王好兴致。”嫪毐扫视殿内众人,目光落在那些寒门士子身上,“与这些黔首论道,岂不辱没身份?”
赵政抬手止住欲上前阻拦的侍卫。
“寡人听闻,民间多藏龙卧虎之士。”他语气平和,“嫪毐若有高见,不妨一同参详。”
嫪毐嗤笑一声,大步走到殿前,随手拿起一份竹简。
“粗鄙之见,也敢呈于御前?”他将竹简掷在地上,“大王年轻,莫要被这些巧言令色之徒蒙蔽。”
殿内一片寂静。寒门士子们面露愤慨,却不敢言语。
赵政缓缓起身,走到嫪毐面前。
“寡人记得,你初入宫时,也不过一介布衣。”
嫪毐脸色骤变。
赵政俯身拾起竹简,轻轻拂去灰尘。
“治国之道,在兼收并蓄。”他将竹简放回案上,“嫪毐既然看不上这些‘粗鄙之见’,不如说说你的高论?”
嫪毐张口欲言,却一时语塞。他素来以谄媚得宠,何曾研习过治国方略。
赵政不再看他,转向众人:“继续。”
士子们重振精神,继续陈述。嫪毐僵立片刻,悻悻离去。
当晚,吕不韦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