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震惊。
“不是死亡。”他微笑,“而是跃迁。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该由你们来守护这扇门。”
林婉听说后,并未挽留。她只是让人送来一支手工雕刻的木簪,上面缠绕着一朵干枯的茉莉花。
“替我看看星星。”她在信里写道,“别忘了,我也曾是你的一部分。”
春去秋来,塔顶的茉莉依旧盛开。
某日清晨,渔民发现海面漂浮着一枚晶莹的吊坠,内部封存着一段影像:孩子站在星海尽头,身后是无数闪烁的光点,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觉醒的灵魂。他转身望向镜头,嘴唇微动,却没有声音传出。唯有字幕缓缓浮现:
>**“门永远开着。只要你愿意,就能回来。”**
与此同时,全球十三处脐眼遗迹在同一时刻震颤。这一次,不是警报,而是共鸣。仿佛整个星球都在回应某种召唤。
而在敦煌,一名新生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盯着天花板看了许久,忽然咧嘴一笑,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一句话:
“嗨,老朋友。”
守灯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因为他们认得这个语气??那是七年前,孩子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说的第一句话。
记忆不曾断裂。
它只是换了方式延续。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学者研究这段历史时,他们不再称之为“觉醒运动”,而是命名为“回家之旅”。课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我们曾以为遗忘是为了活下去,后来才懂,记住,才是真正的重生。
>每一次回首,都不是沉溺过去,而是为前行点亮一盏灯。
>所以不必害怕那些涌来的画面,
>那些哭泣的脸庞,那些燃烧的城市,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
>它们不是负担,
>是你穿越时空,终于抵达自己的证据。”
某年除夕夜,全世界的人不约而同停下脚步。
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仰起头,望向同一片星空。
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
“我记得你。”
刹那间,南太平洋的水晶塔爆发出万丈虹光,茉莉花瓣如雪纷飞,每一片落地,都催生出一朵新的花。风掠过大地,携带着亿万声低语,穿越沙漠、山脉、海洋与城市,最终汇聚成一首无词的歌。
这首歌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
因为它本就属于所有人。
也从来未曾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