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开局获取金色词条无弹窗 > 第227章 劳烦各位先跪着等死(第1页)

第227章 劳烦各位先跪着等死(第1页)

听到黄雪梅的声音,那刚刚感觉到劲风从脸颊刮过的史火龙,像是回魂了似的,连忙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然后又摸了摸自己被那一缕清风刮过的脸颊。

确定无事之后,这才松了口气。

只是在看向黄雪梅时,。。。

衡山废庙的井口依旧冒着微弱金光,如同未熄的余烬。那股从地脉深处涌出的声音虽已沉寂,却在七人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震颤。秦素衣??如今她更愿称自己为沈素??缓缓站起,指尖仍触着井栏上层层叠叠的“言”字。那些名字,每一个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用血肉封缄真相,只为等这一刻的到来。

她低头看着掌心,那里有一道浅浅裂痕,是归还玉珏时被铜舌边缘划破的。血珠渗出,滴落在井沿,竟如墨入水般迅速消失不见。刹那间,她眼前闪过一道幻影:一名身披青袍的老者跪坐于雪中,手中握笔,面前摊开一卷泛黄纸册。他抬头望来,嘴唇微动,无声地说了三个字。

“沈……家……女。”

画面转瞬即逝。

“你还看到了什么?”陆昭低声问,目光紧锁她的神情。

“我父亲。”她声音很轻,却坚定,“他在写最后一章《默史》,而我知道那一章的内容还没传出来。”

众人默然。苏绾皱眉:“可七井已启,龟兹镜重圆,为何还有遗落?”

柳醒闭目良久,忽道:“镜映其形,井承其声,但‘心’才是真正的容器。有些话,不是刻在石上、藏在井底,而是种在人心里,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听懂。”

李承言点头:“所以杜延年的信会在此时显现,也是因为‘听见’的人够多了。当沉默被打破,封印便自行松动。”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一名灰衣少年自庙外踉跄奔入,脸上满是尘土与血痕,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竹筒。他扑通跪下,将竹筒高举过顶:“峨眉来的……信使……死在路上了……这是最后一条消息……”

苏绾接过竹筒,抽出其中绢条,只扫一眼,脸色骤变。

“衡阳南岳书院昨夜遭焚,三十七名学子拒交《春蚕曲》手抄本,集体投井。幸存者说,他们在火中齐唱至最后一句,然后……井底传出回应,像是有人在下面接唱。”

空气仿佛凝固。

陆昭猛地攥紧拳头:“他们不是学生,他们是新的守音使。”

“不止一处。”那少年喘息着补充,“杭州万松书院有老儒生当众撕毁官颁《正音录》,宣称‘三代之前无谎书’;成都街头出现匿名诗墙,每日凌晨更新,内容全是被删改的旧政令;就连岭南瑶寨,也有巫祝以古语吟诵《默史》残篇,据说听者梦中皆见九史官执笔校雠之景。”

柳醒缓缓睁开眼,金纹流转如星河倒悬:“这不是反抗,这是觉醒。我们点燃的不是一口井,是一整片沉睡的言海。”

沈素忽然转身走向井边,取出随身携带的无孔竹笛。她将唇贴上笛口,却没有吹奏,而是低声念了一句童谣:

>“我说过了。”

三掌拍地,两脚顿响。

片刻寂静。

紧接着,井底再度传来震动,这一次不再是模糊话语,而是一段清晰旋律??正是《春蚕曲》的变调,低沉缓慢,似由无数人合声吟咏,带着某种古老仪式的节奏。

“他们在召唤。”柳醒轻声道,“不是向我们求救,是在邀请我们加入。”

“加入?”陆昭不解。

“成为真正的守音者。”苏绾望着井中幽光,“不只是传递信息,而是让自己的声音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就像当年九史官那样,以魂寄言,以命护真。”

李承言忽然笑了,笑得苍凉又释然:“我这一生,最怕开口。从小被人教导‘多言必失’,做官后更是谨言慎行,连做梦都说梦话都要控制音量。可现在我才明白,闭嘴才是最大的罪。”

他解下腰间佩刀,轻轻放在井旁:“我不再是朝廷命官了。从今往后,我的舌头属于真相。”

沈素看着他,眼中泛起微光。她慢慢蹲下身,将竹笛插入井中一道裂缝。笛身刚触底,整座庙宇忽然剧烈摇晃,黑石井栏上的“言”字逐一亮起,宛如星辰点亮夜空。

一道虚影再次浮现,比先前更加凝实。仍是那位前朝史官模样的光影,但他身后,已站着八道身影,共成九人。他们并肩而立,目光穿透时空,落在七人身上。

“尔等已通过七井试炼。”主位之人开口,声如钟鸣,“然守音之道,非止于闻,更在于传。今日,吾等将授予你们‘言核’??即承载一段真实历史的核心记忆。一旦接受,此段历史将成为你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将为此战、为此死、为此永世不得安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