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狗都不当 笔趣 > 第一百八十章 致我最真挚的好友马可(第1页)

第一百八十章 致我最真挚的好友马可(第1页)

随后过了几日,朱元璋便在宫里简单地设宴,跟这位西洋来的传教士,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

朱元璋在席间,也是问对方,对方的皇帝叫什么,当听闻在西洋,教皇才是最大的那个,皇帝都得教皇同意了才能上位,朱。。。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大殿内烛火摇曳,映得他脸色忽明忽暗,仿佛心中正有千军万马在厮杀。李可那番话,像是一把钝刀子,在他心头来回割着,不痛,却极难受。

“你……”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低哑,“你说朕是那个捡粮食的老人?”

李可低头,却不退缩:“臣不敢。臣只是说,天下之大,人心各异,治国如驭烈马,光靠鞭子不行,光靠缰绳也不行。陛下若只听顺耳之言,那满朝文武,人人皆可做鹦鹉;若真要听逆耳忠言,就得先学会忍那刺耳之声。”

朱元璋冷笑一声:“你以为朕不知这个道理?可你可知,这朝廷里头,多少人嘴上说着忠君爱民,背地里却搂着小妾数银子?多少人读着圣贤书,心里盘算的却是田产宅院、奴婢成群?朕若全听了你这套‘思想课’‘义务教育’,十年之后,百姓倒是识字了,可边关敌骑已踏破山河!”

李可缓缓抬头,目光平静:“陛下说得对。十年太长,乱世等不起。可臣想问一句??若今日不种树,百年后,谁来乘凉?”

朱元璋一怔。

李可继续道:“宋仁宗时,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裁冗官、抑兼并、兴学校,哪一件不是动权贵的奶酪?可他为何敢做?因为他知道,若再不动,大宋的根就烂透了。后来新政虽败,可范公之名,至今百姓犹念。陛下今日所忧者,是眼前之贼;而臣所惧者,是百年之后,百姓口中骂的,正是今日坐在这金銮殿上的天子。”

朱元璋猛地站起,怒目而视:“放肆!你竟敢以亡国之论讽朕!”

李可不慌不忙,跪地叩首:“臣不敢讽圣,唯恐圣心蒙尘而不自知。陛下起于草莽,深知民间疾苦,故登基之后,严惩贪官,轻徭薄赋,此乃千古明君之举。可陛下有没有想过,为何贪官杀不尽?杀了张三,来了李四;斩了王五,又出赵六?非因律法不严,实因制度养贪!”

“制度养贪?”朱元璋眯起眼。

“正是。”李可抬起头,“陛下设六部,立御史台,可官员俸禄几何?七品县令,年俸九十石,折银不过三十两。三十两银子,养一家老小尚且艰难,更别说打点上司、应酬同僚、供养门客。一个清官,若不通人情,便寸步难行;若通人情,便不得不伸手。这不是他贪,是这官位逼他贪!”

朱元璋沉默良久,缓缓坐下。

李可趁势进言:“所以臣才说,光杀贪官没用。就像除草,只剪叶子,不挖根,春来又生。真正的办法,是改制度??提高俸禄,让官员不必贪;严查举债,断绝‘买官’之路;推行官学,从小教他们何为廉耻;设立审计,每年核查地方账目,使贪无可藏。”

朱元璋冷哼:“说得轻巧。提高俸禄,国库从何而来?如今北伐未毕,边军百万,粮饷尚且不足,你还想多发银子?”

李可答:“那就先试点。选十个府,三年之内,官员俸禄翻倍,但必须通过背景审查,家中无贪污前科,本人不得纳妾,子女不得经商。同时,朝廷派钦差暗访百姓,若有一例欺压之事,主官罢免,连坐上级。三年后,若这些地方政清人和、税赋反增,说明高薪可养廉;若依旧腐败,则证明人心不可救,另寻他法。”

朱元璋皱眉:“十个府……倒也不是不可试。”

李可又道:“其次,便是科举改革。如今考的是八股文章,写得好不好,全看辞藻是否华丽,典故是否繁复。可这些人进了衙门,连田亩怎么丈量都不知道,如何理政?臣建议,加试实务??刑名、钱谷、水利、农桑,四门之中取其二,不及格者,纵文章锦绣,亦不予录取。”

朱元璋思索片刻,点头:“此议可行。刘伯温当年也提过类似主张。”

李可再进一步:“最后,便是教育。臣在公主府办的学堂,已试行三年。课程不只是《论语》《孟子》,还有算术、地理、律法、农事。孩子们十岁入学,十五岁结业,优秀者可入国子监深造,次者分配至各州县做文书小吏,积累经验。这些人出身寒微,知百姓之苦,又受新式教育,将来为官,必与旧官不同。”

朱元璋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你倒是野心不小,竟想从娃娃下手,重塑一代官风。”

李可正色道:“非臣野心,实乃时势所迫。陛下常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可中华之衰,不在衣冠,而在人心。若官员皆以百姓为刍狗,纵然汉人执掌天下,也不过是另一个元朝罢了。”

殿内一时寂静。

良久,朱元璋长叹一声:“你说的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啊。”

“确实不是。”李可坦然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若今日不动,明日只会更难。陛下若真想留下一个清明江山,就不能只想着自己活着时天下太平,还得为子孙计。”

朱元璋凝视着他,忽然问道:“那你呢?你说了这么多,你自己能做到吗?你府里真没有一个小妾?没有一个奴婢挨过打?”

热门小说推荐

终宋
怪诞的表哥终宋
...
纵目
黄石翁纵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