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梦魇降临罗樵森 > 第662章 三相得利(第3页)

第662章 三相得利(第3页)

“一个做过很多噩梦的人。”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怕,怕别人不信你,怕被当成凶手。但你要记住??逃避不会让真相消失,只会让它在梦里越长越大。”

男孩抽泣:“那天晚上,我真的只是想帮妈妈买药……我没看见那辆车冲过来……”

“所以你躲起来了。”阿原蹲下,“可你知道吗?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哪怕抖得像个筛子,还是愿意说出‘我当时吓坏了’。”

男孩终于扑进他怀里大哭。

阿原抱着他,轻拍后背,如同当年苗缈对他那样。随着泪水流淌,梦境开始修复:焦土退去,家园重建,一道彩虹横跨两半世界。远处,一辆自行车静静停在路灯下,篮子里还有未拆封的药品。

当他归来,图书馆墙上多了一页新档案,标题为《误认之罪》,附录是男孩亲笔写的梦后感言:

>“原来不说出口的愧疚,才是真正的负担。现在我想去警察局问问,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与此同时,南岭村中,一名初中生深夜惊醒,发现自己枕边多了一支陌生钢笔。次日,他在作文本上写下一段从未经历过的梦境,细节真实得令语文老师毛骨悚然。三天后,他鼓起勇气向班主任坦白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事实。事件曝光,全校震动。

第三起案例发生在镇卫生院。一位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心理咨询时,突然描述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迷宫梦境,其中竟出现了阿原的身影。心理医生按图索骥,发现该梦结构与创伤记忆高度吻合,成功引导其完成情绪释放。出院当天,病人将一枚自制纸折银鳞投入井中,轻声说:“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做梦。”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记录梦境,送往梦忆堂。管理员们加班整理,分类归档,甚至开设“解梦互助小组”。孩子们在学校成立了“梦语社”,每周分享彼此的夜之旅程。老人们则自发组织夜间巡井队,确保古井不受污染,每逢月圆必献清茶三杯。

而那口井,自此每逢子时便会泛起涟漪,水面浮现出不同面孔??有时是哭泣的少女,有时是迷茫的青年,偶尔还能看到阿原的身影,坐在图书馆中奋笔疾书。

直到某一晚,井水彻底变了颜色。

不再是幽蓝,也不是透明,而是呈现出一种温润的乳白色,宛如初春融雪汇成的溪流。井沿霜纹重组,拼出一句话:

**“门已化桥,梦可通途。”**

紧接着,全村人同时入梦。

他们看见阿原站在桥头,身后站着苗缈、小女孩、林小满,以及无数曾被梦拯救过的面孔。他转身面向众人,手中高举银鳞,朗声道:

“从今往后,不再有唯一的守夜人。

每一个愿意倾听、记录、传递梦境的人,都是新的守门者。

梦不是逃避现实的洞穴,而是照亮内心的灯火。

若你曾在夜里流泪,却仍选择相信明天,那你已是光的一部分。”

话音落下,银鳞碎裂,化作万千光点,随风飘散,落入千家万户的窗棂、枕畔、孩童眉心。

现实之中,晨曦破云而出。

三年未曾结霜的铜铃,齐声长鸣九响,余音绕谷不绝。各家各户的井水表面,浮起一圈圈同心圆波纹,渐渐凝成一朵朵微型水晶花,花瓣舒展,形似手掌托星,与七日前那次异象遥相呼应。

梦忆堂登记簿自动翻页,墨迹浮现:

**“守夜人制度正式转型为‘群护梦境网络’。

传承完成,使命延续。

备注:阿原仍在梦中,但已非独行。”**

多年后,南岭小学扩建校舍,施工队在地下挖出一口废弃副井。井底无水,唯有一块石碑,上刻四字:

**梦启于此**。

碑后藏有一铁盒,内有两物:一支生锈的钢笔,和一片失去光泽的银鳞。

经专家鉴定,钢笔生产年份为民国三十八年,曾属于一位名叫“沈渺”的乡村女教师??与苗缈仅一字之差。

而在遥远北方的雪山哨所,一名戍边战士在暴风雪中昏迷,梦中见到一位老者递给他一片发光的鳞:“替我看看春天。”

他醒来后,奇迹生还,背包里多了一枚不知何时放入的南岭特产松子糖。

春天来临时,他请假南下,只为亲手将一颗种子埋在南岭小学的梦语社门前。

雪又下了。

风掠过山岗,铃声轻响,如低语,如叮咛:

“梦未尽,门犹在。

但守夜人,永不独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