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非周围所有人都能坦然接受这个事实。
不是亲妈。年龄差仅有10岁。父亲不在身边。
这些因素叠加后,这对特殊的母子自然成了周围人的谈资。
再加上年幼的昌宰快速成长,流言渐渐添油加醋。
开始流传两人其实是违背道德的关系。
若是当面听到这种话,雪玲定会激烈反驳。
但人们大多在背后窃窃私语,贸然否认反而适得其反。
就算不是亲妈,年龄差小,没有父亲也无所谓。作为昌宰的母亲,我会问心无愧地将他养大。
雪玲相信只要自己清白,不管别人散布什么谣言都无所谓。
正因如此,儿子的告白对雪玲来说或许更具冲击性。
如果那些流言不仅是谣传而是事实
并且这个事实被周围知晓的话
自己受到怎样的对待都无所谓。但绝不能忍受儿子被人指指点点。
昌宰是前途无量的孩子。作为母亲,必须在儿子误入歧途前将他引回正路。
清醒点!我是你妈妈,你是我儿子!
于是雪玲严厉地赶走了昌宰。
第一次打了儿子的耳光,大声斥责。
这件事在两人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那晚昌宰离家出走,辗转借宿朋友家后很快自愿参军。
没从昌宰那里听到任何消息的雪玲,连儿子参军的事都是很久后才知晓。
而两人再次相见需要一年的时间。
一年。
雪玲在无尽悔恨中度过了这一年
要是当时能接受儿子的心意就好了。
或者更冷静地说服就好了。
等心情平复后再好好谈谈就好了。
连绵不绝的悔意在雪玲胸中翻涌。
对她来说,儿子就是一切。是填补她空虚内心的唯一存在。
没有儿子的一年,尽是虚无与悔恨的时光。
雪玲在儿子离家的空屋里等待了整整一年。
为了让儿子随时回来都能住得舒适,她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常常做了儿子爱吃的菜肴又倒掉。
生怕儿子突然休假回家时错过,她连出门都小心翼翼。
但昌宰却连一通电话、一封信都没有来过。
休假期间亦是如此,从未回过一次家。
再这样下去,或许母子之间的缘分就要永远断绝了。
这般不安在雪玲胸口层层堆积。
他们之间并无血缘羁绊。
虽说受昌宰父亲临终托付成为母亲,但从法律层面严格来说终究是外人。这对母子的缘分,仅靠彼此认定才得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