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边关兵神 > 第469章 面圣(第3页)

第469章 面圣(第3页)

沈昭抬头,目光清澈:“我修的是活人之路,何罪之有?”

“私集民众,擅动工程,扰乱秩序,形同叛逆!”

“那请问大人,”沈昭冷笑,“去年洪灾冲毁驿道,是谁连夜抢修?是我等百姓!朝廷拨银几两?分文未给!若说叛逆,难道让百姓饿死冻死,才是忠顺?”

堂下围观者越来越多,有人低声应和。

官员怒极,喝令重刑伺候。棍棒落下,沈昭咬牙不吭一声,直至昏厥。

就在衙役准备将其打入死牢之际,快马突至。

一名驿使浑身湿透,高举令牌:“京中急报!圣旨到??即日起,全国推行‘民修官助’新政,凡民间修路,地方官须提供材料、勘测支持,不得阻挠!违者严惩不贷!”

全场死寂。

紫袍官员脸色铁青,手中惊堂木“啪”地裂成两半。

原来,皇帝在接到程砚呈递的《北境实录》后,深受触动,又听闻南方多地百姓自发修路,遂召集重臣议政。最终采纳兵部建议:与其压制民心,不如顺势引导。于是颁布新规,承认民间修路合法性,并设立“惠民工坊”,专司协助。

圣旨宣毕,沈昭被当场释放。

他走出衙门时,阳光刺眼。百姓欢呼涌上,有人要把他抬起来庆贺,他却摆手制止,只从怀中掏出一块染血的布巾,上面写着昨夜刻下的遗言。

“这不是我的话。”他说,“这是每一个守路人的心声。”

数日后,沈昭受邀前往长安,参加国子监主持的《守路全录》修订大会。当他踏入会场,全场肃立。那些曾贬斥此书为“妖言”的学者,如今纷纷起身致意。一位白发老儒颤声道:“老夫教书五十载,今日方知,什么叫真正的经世之学。”

会议决定:将《拾遗录》《巡道记》《北境实录》等民间文献正式纳入官方版本,列为“续篇”。同时在全国设立“守路学堂”,培养青年工匠与道路管理者。

沈昭成为首批讲师。

讲课那天,他没有讲技术,也没有谈政策,只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盲童如何在母亲带领下,摸着石碑说出“它还在发光”。

台下学子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程砚已在漠南主持建成第一条跨国商道。全长八百里,连接中原粮仓与北狄牧场,沿途设驿站、医馆、学堂。汉狄百姓共同养护,彼此通婚,昔日刀兵之地,今成贸易枢纽。北狄可汗亲题碑文:“此道非征服所得,乃善意所铺。”

十年之后,归语道全线贯通,南起岭南,北抵极漠,东达海滨,西至玉门关外。全线共设三百六十五站,每日都有巡道队员徒步巡查。每逢春分,传灯祭规模愈盛,参与者逾百万,灯火蜿蜒千里,如银河落地。

而那块出土于西北荒漠的漆板,被供奉于新建的“守路祠”中央。每日清晨,都会有孩童前来诵读其上金粉大字:

>**历史从不写于金册,而刻于人心。**

祠外,一棵蓝莲花悄然绽放,花瓣洁白如雪,花心泛着淡淡金光。

据说,每当夜深人静,若有人静心倾听,仍能听见遥远山谷中传来脚步声??一步一步,踏在碎石之上,坚定而温柔。

那是无数无名者仍在行走。

他们不说豪言壮语,不求青史留名。

他们只是低头捡起一块石头,放进坑洼里,然后继续前行。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这么做,这条路,就永远不会消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