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我成了悠闲旅行家免费 > 第259章 植物学家 这合理吗二合一(第2页)

第259章 植物学家 这合理吗二合一(第2页)

回到青城已是初夏。记忆之馆正式对外开放,首月接待超两万人次。人们戴着头环走出体验舱时,脸上常带着泪痕或微笑,有人当场拨通电话道歉,有人写下辞职信,还有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说:“我想学画画,像梁叔叔那样画出心里的感觉。”

梁新信为此专门开设“情绪涂鸦角”,鼓励参观者用色彩表达无法言说的情绪。刘璃则联合气象局推出“生态共感计划”,将全球十个濒危生态区纳入心灵图谱监测网络,公众可通过冥想参与远程情感支持??数据显示,当大量人群在同一时段为同一片雨林静默祈愿时,当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竟出现微弱提升。

“这不合理。”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意识怎么可能影响生物机能?”

“也许不是影响,而是呼应。”李悠南在研讨会上说,“当我们真正关心一片森林的命运,我们的频率就与它趋近同步。就像母亲哼唱摇篮曲能让婴儿安心,地球也需要被倾听的声音。”

争议四起,但他不再辩解。他知道,有些事不需要所有人理解,只需要有人愿意尝试。

某个深夜,他独自巡视场馆,路过第八境筹备室时,发现灯还亮着。推门进去,竟是陈启明??那个曾在书店写下名字的少年,如今成了志愿者实习生。

“这么晚还不回去?”李悠南笑着问。

“我在整理你上次带回的极地录音。”少年抬起头,眼里有光,“其中有段频率很奇怪,像是人在唱歌,又像是冰在哭。我试着用算法分离,结果……生成了一段歌词。”

他播放音频。空灵女声吟唱着古老的因纽特民谣,夹杂着冰层断裂的节奏。接着,字幕浮现:

>“不要带走我的寒冷,

>因为那是我给世界的清醒。

>若你执意燃烧,请记得??

>最暖的火,来自最冷的心。”

李悠南怔住。这段旋律,竟与父亲留下的笔记中记载的“冰之诗”完全吻合。

“你怎么找到的?”他声音低沉。

“我只是……一直相信,有些答案不在数据里,在坚持里。”少年顿了顿,“就像书里写的,你也曾无数次想放弃,但每次都多走了一步。我现在就想走那一步。”

那一刻,李悠南仿佛看见年轻的自己,站在十字路口,背包破旧,眼神倔强。

一周后,基金会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与“全球非物质情感遗产”申报项目。评审会议上,各国代表质疑心灵图谱是否具备普世价值。一名欧洲学者直言:“你们所谓的‘心境地标’,不过是披着哲学外衣的心理游戏。”

李悠南起身回应:“请问您最后一次因为一首歌流泪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为陌生人的故事停下脚步呢?我们不是在制造幻觉,而是在唤醒被效率社会压抑的真实感受。七境之路的意义,不在于达成标准,而在于让人重新学会问自己:我快乐吗?我爱吗?我被需要吗?”

会场沉默良久。最终,项目以压倒性票数通过。

当晚,团队聚餐庆祝。酒过三巡,梁新信突然举起杯子:“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如果我们四个人当初都没遇见彼此,这个计划还能成功吗?”

刘璃笑道:“当然不能。系统认的是羁绊,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乌湖轻轻搅动杯中柠檬水,“也许系统本身就在促成相遇?比如,它引导李悠南去西藏,让我恰好在那里做田野调查;安排刘璃的环保报告发布在我回国当天;让梁新信支教的村子,正好是我母亲曾研究过的情绪共振点?”

众人陷入沉思。

“所以……”梁新信瞪大眼睛,“我们不是偶然走到一起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预设。”李悠南望着窗外星空,“但我知道,就算真是安排,那也是个温柔的阴谋。因为它没有强迫我们做任何事,只是让我们在每一个岔路口,听见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几天后,李悠南接到一通越洋电话。来电者是瑞士一家神经科学实验室负责人,声称在分析乌湖母亲遗留的脑电波档案时,发现一段加密信号,指向中国西北某片无人区坐标。

“我们认为,那里可能存在一座未登记的地下观测站,”对方说,“而且……它的能源频率,与你们公布的水晶数据一致。”

乌湖听完翻译,脸色苍白:“我妈从来没提过什么观测站……但她临终前确实说过一句话:‘真正的答案,藏在风沙之下。’”

出发决定做得很快。他们带上便携终端与防护装备,飞往甘肃敦煌,再租车深入库姆塔格沙漠。烈日灼烤大地,沙丘连绵如金浪。根据定位,目标位于一处干涸盐湖中心,地表布满龟裂纹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