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你没事吧?有没有烫着,啊,脖子这里都烫红了。”于小妹慌张地扒上去。
钱姨娘眉头未皱,脚下不停:“无妨。”
快走!不能曝更多了……
于爹听到烫伤,习惯性担心地看了一眼,忽然反应过来,甩袖冷哼一声。
众人完全没料到事情走向如此曲折,最终竟变成这样!
于清浅也惊呆了:【诶,怎么突然翻脸了?】
于夫人叹了口气,吩咐丫鬟:“我那里有一盒烫伤药,给她拿去吧。”
……
当晚,于爹夜发急症,病倒在床,请了一回真正的病假。
病假消息很快到了大理寺卿耳里。
照以往该随口吩咐下人送点补品的,大概是想起之前的“冤种”评价,又有那神人在此,这次他决定亲自上门。
大理寺卿头一次踏入于府。
作为三品大官,以前断断不会拜访这等微末小官,哪怕他是自己的下属。
陡一进门就看到于爹脸色苍白,不像装的。见于爹要起身拜见,他连连止住:“于大人,勿要起身,你还是好好安歇。”
“咳咳,让寺卿大人见笑了。”
大理寺卿随手将灵芝人参交给于府下人:“可让大夫瞧过,病况如何?”
于夫人正绞了帕子为于爹擦汗,闻言便道:“瞧过,大夫说心神波动过大,忧思成疾,修养几天便好。”
“那就好。”
这时,白姨娘忽然带着七岁的于小弟进屋,欣喜地拿出一叠纸。
“老爷,弦歌儿为您作了一首诗,您可要快快好起来呀。”
于爹精神不少,撑着坐起来:“拿来我看。”
他最是喜爱诗词歌赋,不然也不会把钱姨娘视为知己,只如今钱姨娘……不提也罢。
要不是为了生儿子传宗接代,也不会纳了白姨娘。事实证明,这个儿子颇得他的真传,从小便能诗能赋。
他接过诗赋读起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酬答恩慈,百无一可。先生若曰,惟孝则颇。儿不愿致千金富,儿不愿觅万户侯,但愿长侍父母之春秋……好,好儿子。“[1]
于爹心中感动,目含欣慰。虽然白氏是外室转正,但为他生育了一个好儿子。
子女的出息让他暂时忘了钱姨娘带来的伤心。
一旁的大理寺卿夸赞道:“贤侄七岁成诗,未来必有一番成就,儿女皆如此出色,于大人好福气,本官倒想讨教如何教育小辈了。”
于爹谦虚摆手,嘴角止不住的笑:“让大人见笑了,小官哪里会教育子女,不过他们自己争气罢了。”
这时,白姨娘突然支吾道:“老爷,弦哥儿前些日子看上一个孤本,只是囊中羞涩……”
于小弟迈着小短腿亦步亦趋上前,拱手行礼:“父亲,儿不要什么孤本,惟愿父亲身体安康,长命百岁。”
于爹笑得合不拢嘴:“买!不就是孤本?只要我儿出息,什么孤本为父都给你拿下!多少钱?”
“五百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