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月的赶路,日落时分,沈朝颜和谢景熙的队伍终于到了距离沣京六百里的宁州。
这一路两人轻装简行,沿途不敢走官道,不敢住驿站,为的就是避开张龄安插在各部的耳目。好在越往南走,气候越是好了许多,偶尔露宿荒野的时候,也不至过于难熬。
银蓝的月亮挂在光秃的树梢,烟树迷离,薄雾浅浅。沈朝颜搂着手炉从马车里出来的时候,就看见河边的篝火旁,谢景熙双肘撑膝,眼神空洞地盯着面前的篝火发呆。
实则自上次姚大娘无意道破密函机窍之时起,谢景熙就是这样一副心事重重、忧思过度的模样。虽然他在沈朝颜面前总是强忍着不表现,可偶尔独处的时候,沈朝颜总会发现他像这样落寞的时候。
她叹口气,故意捂唇清了清嗓,拢紧氅衣向谢景熙行去。
脚下的碎枝发出沙沙的轻响,谢景熙看过来,蹙眉拉她在身边坐下。
他下意识先捂她的脸,又牵了她的手确认是暖的,才紧了紧她的衣襟怪道:“怎么不多穿点?晚上冻。”
沈朝颜白他一眼,不满道:“已经穿得够多了,再穿就成球了。倒是你,大半夜的不休息,坐在这里吹冷风,要是着凉了,明日天亮我们还怎么赶路?”
谢景熙被她数落,头一次没有反驳,只浅淡地牵了牵嘴角,温声回了句,“无碍。”
沈朝颜知道他心里装着事,可老回避也不是办法,于是她干脆挨过去,趁着将手炉递给谢景熙的空隙,开口道:“你觉得……老师到底有多大可能?”
这句话问得模棱两可,但谢景熙听懂了,他怔了片刻,如实道:“私心来讲,我希望老师不是。可是从动机和能力来讲,幕后之人似乎……”
谢景熙一顿,没有再说下去,沈朝颜问他,“你说你父亲曾收留过一个叫冬卿的家臣,那你可曾见过此人?”
谢景熙点头,又摇头道:“幼时我曾在王府见过他与父亲对弈的侧影,可惜只是匆匆一眼,如今十多年过去,再加上物是人非,恐怕光凭记忆,确实很难分辨了。”
只是谢景熙记得,那时府上的张冬卿,是一个孤僻桀骜的人。据说他并不常与别人交往,每日除了与父亲议事,就是读书弈棋,带着年迈的母亲深居简出,仿若世外仙人。
可是这样一个安贫乐道、高蹈远举之人,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竟能从一介白衣一跃成为国子监的祭酒,饶是靠着所谓才学,这背后的官场攀附、蝇营狗苟是绝不会少的。
一个人的样貌或许很容易改变,可性格和品节的蜕变却宛如剔骨剥肉……
然而事实不容抵赖,大理寺发来的密报显示,太常寺、太医署、兵部、工部、鸿胪寺……每一个与之前案子有关的部门,里面都有张龄的门生,且大多都是同他一样饱尝不公,受了张龄提拔才熬出头的寒门。
他们对那些草菅人命的权贵有着天然的愤怒,很容易被蛊惑、被煽动,而这也正是谢景熙最为担心的事。
思及姚大娘让他们转交给冬卿那封旧信……
原来他们一直都是一叶障目,在一条起始就是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谢景熙沉默,寂静的河边山野,一时只剩篝火燃烧的哔剥。
“大人!郡主!”远处传来裴真的声音,他朝两人跑近,拱手急到,“方才京中传来消息,说原本定于六日之后的庆典忽然提前了。”
“什么?!”沈朝颜讶然,望了眼身侧谢景熙问,“提前到什么时候了?”
裴真迟疑地看了谢景熙一眼,嗫嚅道:“说是三、三日后,天竺高僧进京当日……”
三日……
沈朝颜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险些站不住。她扶着身边的树干缓了一息,想再说些什么,张口才发现,现在说什么都是于事无补。
身旁的人已经沉默地行出去,谢景熙解开拴在树林里的马,一个跨腿,已经翻身而上。
山林的寂静被一声忽至的嘶鸣打破,谢景熙神色肃然地对裴真道:“你留下,和剩下的人一起护送郡主回京,切不可有任何闪失。”言讫扬鞭一甩,骑马拐上林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