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夫子道:“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这什么意思?
纪霆勉强理解,子尼是名士,少逸为神童。
可其他意思呢。
纪霆可不信,这只是单纯的字面意思。
正挠头呢,旁边有个八岁的小孩凑过来,把他的书塞给新来的同窗。
纪霆哪能要啊,赶紧摆手。
小孩哥一仰头,不屑道:“我全都会背!”
说着,跟夫子讲课的节奏一样,摇头晃脑,背得滚瓜烂熟!
纪霆默默把课本拿过来。
只见上面确实有那句话的详细注解。
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看着只有八个字。
但解释下来,却是长篇大论。
先看前四个字。
大意是,晋人王澄,西晋的一位出身世家的官员,路过陈留郡,也就是现在的开封时,问当地官员,此郡的名士都有谁。
这可不是随便问的。
西晋延续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核心标准有三个方面,世家,道德,才能。
上司,尤其是出身大家的上司问你,谁是名士,跟提拔你没什么两样。
当地的官吏则回答:“有江应元,蔡子尼。”
江应元为南安太守之子,官吏说他并不奇怪。
王澄甚至问:“陈留有那么多官居高位,为什么只提这两人?”
官吏答:“自古君侯都是考察人品,并不看地位高低啊。”
那王澄笑笑,并未再说。
这就是那四个字的背景知识。
如果细细将来,还能再延伸当时的九品中正制,以及王澄,还有江应元的文集等等。
不过这里都是幼儿园跟小学生,不用说得那么详细。
所以这长长的注解前面,还有两个字,“浅释”。
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至于后面的少逸神童,大意就是说这个神童对出了名士的对子,惊为天人,声名大振。
之后皇上赐他进士及第,有了官做。
纪霆现在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没有注解,谁看得懂这么抽象的话啊?!
而这样抽象的话,还有一整本。
蒙学夫子路过的时候,见纪霆翻书极快,好在没弄出什么动静,没有打扰到其他学生。
纪霆的试卷他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