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9日,吴裳抵达上海。她永远忘不了这一天。虹桥火车站运营不足半年,一切都是崭新的,她站在出站口左顾右盼,心里有千百个声音在呼啸呐喊。
读书时是有机会来上海的,杭州到上海,本就不算远。但也奇怪,上海就在那,而她腿脚就跟缚住了似的,总是没能成行。她原本想联系同学,可又不太想给别人添麻烦,就想着偷偷来,工作定下来再跟她们说。
上海与海洲、杭州都不同。
于吴裳来说,上海是一座陌生的城市。
她的面试在下一天上午10:00,所以她决定这一晚好好去外滩走走。把行李放到青旅,人就匆匆出来了,走进上海匆匆的人流之中。
她发觉一件事:在上海,在这人流之中,她自己开始变得渺小。她从没有过这种感觉,这令她很新奇。外滩的轮渡发出浑厚的汽笛声,古老的外白渡桥连接黄浦江两岸林立的高楼。淮海路上的酒吧开始热闹,咖啡和酒同时存在但不显矛盾。一个男人站在围着铁栅栏的阳台上吸烟,烟灰飘落到梧桐树干上。
吴裳拿出拍立得,因为相纸很贵,她不想浪费,所以精挑细选在一个小洋楼前,设计了几次姿势,才请路人帮忙拍照。接着拿出日记本,将相片夹进去,用嘴巴咬着钢笔帽,在本子上认真写时间和地点。
2011年1月9日晚21:10分,上海市淮海中路第十五棵梧桐树前。是的,别怀疑,她从十字路口开始数,精挑细选了这棵树。
她已经把这个时间当作了她新生活的伊始。
第二天的面试很顺利,那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她面试的岗位是内容运营。面试官问她平时会自己写些小东西么?吴裳有些羞赧地说:“我会写一些不能称之为诗的诗。”
面试官就“哦”一声,问她能不能看看。
吴裳从背包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推过去。这样的笔记本她有五本,她从小懒惰,不喜欢写长篇日记,只喜欢写“诗”,诗也不像诗,朦朦胧胧,看不出什么。奇怪的是她每次看,竟都会记得当时的心境,以及与之关联的小事。
面试官觉得她的诗很好玩,带着许多的童趣,津津有味读了几页,而后将日记本还给她,让她稍等。接着有hr进来与她谈薪酬,然后让她回去等消息。下一天,就给她发了offer,通知她于1月17日办理入职手续。
吴裳感觉自己做了一场梦。
她站在漕河泾开发区的一条马路上,给阮香玉打了一个电话。当听到阮香玉的声音后,她激动地喊:“姆妈!姆妈!我找到工作了!!我的工作很好!我有二十万年薪!”
“真的吗?我的囡囡好厉害!”阮香玉说:“囡囡好厉害啊!”
“可是妈妈你怎么了?你声音不对。”吴裳心思多细腻,妈妈平常讲话会快一点,遇到高兴的事会呵呵地笑,可这一天妈妈怎么不开心呢?
阮香玉故意扬起声调:“我能有什么事!刚刚信号不好。你是不是要租房子?我给你打钱。”
“我不要,公司前一个月有“安家”补助。我先住青旅的床铺,慢慢找房子,时间足够啦!”
她们又说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许姐姐给她电话,问她是否可以把她的电话号码给林在堂,她说:“让他有多远滚多远!”2006年夏天他们建立起的友谊已经在吴裳心里彻底消失了,她不喜欢林在堂这样的人,他实在是不够坦荡,也太过傲慢。
她要的新生活已经在眼前展开,关于海洲的一切人和事都先放一放。吴裳当务之急是计划自己的二十万年薪如何分配,好像那已经到手了一样。
算来算去,发现除却日常生活,所剩可怜。那就再优化,继续优化。她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账单,想把所有的生活都事无巨细地计划,却忘了人生根本经不起任何计划,因为意外总比计划先来。
1月17日,她走进那家办公楼,体验了现代化的入职流程,接着就快速认识了同事们。同事们遍布全国,只有一个“准妈妈”陪着她。准妈妈带着她将楼上楼下走了个遍,茶水间、咖啡厅、会议室、会客厅,免费早、午、晚餐厅;也带她将所有的线上办公系统熟悉一遍,最后给她介绍业务。
吴裳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鸟,有着“嗷嗷待哺”的姿态,一双眼睛写满了“求知欲”,将什么都问了个遍。
那天下班后,她给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打叶曼文电话,也没人接。她无比焦虑,最后打了千溪村村长家的电话,村长说:“你妈妈住院啦,要手术啊,你不知道吗?”
在回到千溪村后,原本以为躺几天就能好的阮香玉不能动了。她的腰很疼很疼,后来去了医院。医生说要在腰上加几根“钉子”,这是一个不小的手术。
吴裳的脑子里嗡嗡作响,她知道妈妈和外婆为什么这几天对此只字不提,因为一次次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又发生在了吴裳身上。她们知道:只要有牵绊,吴裳就走不出千溪,离不开海洲。
一边是生病后很长时间不能自理的妈妈和体弱的外婆,一边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吴裳在徒步走了十几公里筋疲力尽时才发现,十几公里路,不过是在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一直往返。最后一次,她闻到半岛酒店里面的香气,那是混合着西方传统香料的味道,悠远绵长。她自然是没有钱去到楼上喝一杯小酒看一下夜晚的外滩的,但是没关系,她可以拍照留念。
她笑容灿烂,心想:这算什么困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啦!
她在照片上写:2011年1月18日凌晨,1:23分,上海外滩,半岛酒店。
第二天,她就坐车回了海洲。
1月18日这一天晚上,对林在堂来说,并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