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迢迢,声声催人。
两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跪足了两个时辰,苏寒清站起来时双腿发麻,险些倒了下去。幸好撑了一下书案,虽溅了满手墨汁,但好在没摔下去。
看着满手的墨汁,苏寒清有些嫌弃地皱了皱眉。
站在门外的宫女听到了苏寒清的动静,隔门问道:“苏大人,可有效劳之处?”
“我没事。”从怀中掏出一方手帕,苏寒清将手擦干净,温声回答。
宫女有些担心。
毕竟苏寒清是娘娘身边的红人,万一有了什么闪失,她不好向娘娘交代。
“让姑娘担心了。”
就在宫女胡思乱想之时,苏寒清打开了含元殿的殿门,走了出来,“娘娘去哪了?”
“啊?”宫女愣了一下,面上挂上了无奈的笑,“苏大人,连您都不知晓娘娘的行踪,我这等人便更不可能知道了。况且,圣踪不可泄。”
“我知晓了。”
苏寒清并无意为难宫人,朝她温和一笑,便关上殿门离开了。
阴云四合。
苏寒清抬头看向如墨的天空,有些后悔没有向宫女要一把伞了。
匆匆跑至宫门,还未拿出宫牌,便被一个小太监拦住了。
“是苏公子吗?”小太监谄媚笑道,“我家主子已经等候多时了。”
眯了眯眼,苏寒清问道:“你家主子?”
“就是中书令。崔大人。”小太监似乎是担心苏寒清不熟悉朝中官员,特地强调道,“出身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你知道吧。”
怜悯地看了一眼小太监,苏寒清答道,“我知道了。你带路吧。不然等会要下雨了。”
“哎。好。”小太监打住话头,老老实实地将苏寒清带出了洛阳行宫。
“苏大人可是洛阳人士?”或许是年幼,小太监说起话来变得格外地活泼,“这洛阳繁华,丝毫不亚于长安啊。”
“先帝在时,多次巡幸洛阳。”撩开马车上的帘子,苏寒清看向路边叫卖的小贩,“这两年娘娘虽不曾临幸洛阳,但也下旨扩建洛阳行宫。直到今年,娘娘方才同陛下巡幸洛阳。”
“哎。是这样吗?”小太监崇拜地看向苏寒清,“苏大人真厉害。怎么什么事情都知道。”
摇摇头,苏寒清答道:“此事又不涉及宫闱秘闻。多问问宫中老人便知了。”
“好吧。”想到干爹那吓人的模样,小太监颓了腰,没了说话的劲。
马车摇摇晃晃,好似永远走不到尽头。
“我们是要去哪里?”
苏寒清觉得崔晦明还没有傻到要将他送到崔府,故而发问。
“七竹书局。”大概是怕苏寒清孤陋寡闻,小太监接着说道,“就是如今大周最大的书局。我们今日便是去洛阳的分局。据说那里书架巍巍,典籍如山,便是太学也比不得。你没去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