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初如释重负。终于,他在这个家里,有了一项不可取代的价值。
然而,这份安心,在孟寄宁升学的一刻,荡然无存。
孟寄宁的成绩也非常好。
孟初有时真的恨上天,孟寄宁已经什么都有了,连这一点长处,都不能单独分给他吗?
甚至,孟寄宁还有一项他望尘莫及的优势。
夸赞孟寄宁时,如果别人说:“这聪明劲儿是遗传爸爸的吧!”
孟长青就会一边嘴角上天,一边从裤袋里摸出舍不得抽的烟,邀请对方吞云吐雾。
而同样的话,放在孟初身上,获得的就只有微笑,和一句“哪里哪里”。
这就是他的结局了,在最擅长的领域,他也比不上弟弟。
随着孟寄宁一年年长大,成绩毫无下降趋势,孟初的焦虑与日俱增。
他再三思考,最终认定,他能胜过孟寄宁的,就只有懂事了。
或许,当父母发现,这个孩子比亲生孩子还要体贴,还要孝顺,还要关心他们的时候,就会更爱他了。
于是,他开始认真执行这项任务。
他从不给家里增添不必要的支出,连学校组织春游和秋游,他都请假不去,因为要交150块钱。
他一直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不需要爸妈帮忙整理。
妈妈生病的时候,他放学就去陪她,给她买水果、打热水。
在所有这些努力之后,他觉得,一切应该会改变了吧。
可惜,世事常常不遂他愿。
孟寄宁春游秋游都去,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爸妈看着很开心。
孟寄宁时常丢三落四,爸妈会抱怨,会训斥,可照样掏钱给他买新的。
孟寄宁在妈妈死后哭了很久,脸瘦了一圈,亲戚都说这孩子真孝顺。
少时的孟初不明白,为什么他这样努力,却始终比不上弟弟。
不但在家里,在学校也是这样。
一上小学,孟寄宁就竞选班委,他人缘好,第一学期就当了班长。
因为长得好看,刚升二年级,老师就选他做文艺汇演的主持人。每当孟寄宁穿着崭新的衣服,站在舞台上,大方响亮地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现在节目正式开始!”
孟初就觉得,世界上没有弟弟做不成的事。
大家都很喜欢孟寄宁,除了孟初。
他觉得,在家里看孟寄宁占据中心,已经够了。连在学校,他也要不时听到他、看到他,未免太残忍了。
可惜,虽然孟寄宁小他三岁,却早上了一年学,他们还要在同一个初中、同一个高中待一年。
真要命。
每到初三、高三的时候,他就能在各种校级活动上,看到孟寄宁的身影,听到孟寄宁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