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豆瓣 > 第93章(第2页)

第93章(第2页)

王莽知道董忠已死,鉴于他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反而成了政变主谋10,感到愤怒,下令虎贲们用“斩马剑”也就是尚方所制造的“尚方宝剑”,将他的尸体砍成尸块,盛在竹篮里,一边示众一边喊“反虏出”。这也是厌胜的做法,董忠的宗族成员就像当年翟义家族一样,被撒上浓醋、毒药、匕首、荆棘,全部活埋,以示最毒辣的诅咒,令其家族在地下也无法翻身。

但对于董忠的中军部下,王莽不敢追究,说他们都是被董忠蒙骗,全部赦免。

王涉、刘歆已经自杀。不知道刘歆在死之前,是否会担忧他仅剩的儿子也将被杀,是否会想着还有许多学术工作没有完成,是否后悔非要等“太白出”。当然,太白星出的时候,确实已经兵戈四起,刘歆没有说错,但那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

一个是骨肉堂兄,一个是心腹旧臣,连他们都要谋反,王莽内心极度痛苦,也很忌讳,不敢让天下觉得自己众叛亲离,对他们的死秘而不宣,也没有扩大追究。特别是刘歆的儿子刘叠完全不知情,也没有证据参与,王莽显示了他罕见的宽容:免去刘叠五官中郎将,改为中散大夫。仅此而已。

西门君惠自然难逃一死,但他坚信自己是对的。临刑那天,他对围观的人群——不知道里面是否有他的好友桓谭——高声说道:

刘秀真汝主也。11

国师公刘秀已经自杀,西门君惠是觉得还有一个刘秀呢,抑或不相信国师公真的死了呢?

几天后,有郎官在皇宫的钩盾土山上承露盘旁边,看见一个穿着老百姓衣服的白头发老头。一晃,不见了。

郎官们私下里说,那就是国师公刘歆,他可能成仙了。

衍功侯王嘉是王莽自杀的侄子王光之子,擅长卜卦。王莽听说了这个老头的事情后,让王嘉给占一卦。王嘉占卜后,说,不吉,陛下要小心兵火啊。

王莽内心大概已是极度苍凉,苦笑着说:你个小孩儿懂什么呢,那个老头啊,是我的皇祖父,就是成仙的王子侨,他现身是要来接我成仙呢……

11.长安保卫战

八月间,王莽听说,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谣言再次在民间传播。那就是当年翟义所说的他毒死汉平帝的事。

王路堂里,王莽大会群臣,把当日所写、曾藏在汉家宗庙的金縢策书找了出来,一边读,一边泣不成声,以表明决无杀害女婿平帝的心迹。群臣沉默着倾听。透过婆娑泪眼,皇帝发现,自从刘歆死后,朝廷里已经没有几个旧人了,他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桓谭也不见了,他因为与典乐争斗,两人都被免职,已经返回故乡沛县。

立国之初的“十一公”,如今“四辅”只剩下哀章,“三公”只剩下王邑,“四将”只剩下王盛。这三个人里,哀章贪吝,目前人在洛阳守城,未闻有什么战绩;王盛是卖饼出身,只有堂弟王邑是他硕果仅存的股肱。昆阳大战之败,虽然责任主要在王邑,但他的忠诚毋庸置疑。王莽下令把王邑召回长安,由他组建新的执政班底。

怕王邑误认为被召回是要追究昆阳失败的责任,王莽特地在诏令中谈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我年老,嫡子都死了,打算把天下传给你。

王邑果然回来了。当然,不知是皇帝反悔,还是听了王邑对战争情况的报告后君臣兄弟二人已经无心于此,总之,并无皇帝立王邑为太子的下文。不过,王邑的确担当了新朝顶梁柱,他被拜为大司马,权势仅在皇帝之下。

他的班子里,大司徒是张邯,大司空是崔发,都是中生代里最受王莽信任的人。但他们二位擅长符命,缺乏政事经验。以前当过大司马的苗代替了刘歆的位置,拜为国师;侯林被拜为卫将军。比起汉末新初的风流人物,这几位实属平庸之辈,并无公辅之能。

其实,平庸不平庸,亦已无济于事。去年造升仙车时,王莽已经进入一种癫狂状态,但他至少还有自信。现在的他因为战事无可挽回,忧虑得连饭也吃不下,可他并没有积极谋划,而是每天喝酒吃鲍鱼,读兵法书,想从书中找到快速退兵的法子,困了连床也不沾,就在席子上凭几而眠。日常政务完全不理,遇到急事就用厌胜之法,比如破坏汉元帝、成帝陵殿中的君臣画像,给园陵的围墙泼墨,诸如此类。

但皇帝从未有过投降的打算。

这也是他以圣王自诩的宿命。

九月12,右队郡(即汉弘农郡)析县13的豪杰邓晔、于匡起兵,自称辅汉左右将军,守卫析县、武关的将领均不战而降,加入汉军,声势浩大。这支军队还没有和武关之外的更始军联合,就已经北上直取郡治,攻杀右队大夫(即弘农郡太守)宋纲,再向西朝着长安进军。

王莽闻讯后,惶惶不可终日,他已经无计可施。还好,又是崔发站了出来,说按照古文经学《周礼》和《左传》的记载,国有大灾难时,应该通过哭来厌胜。现在的局势,非人力能为,应该向天号啕大哭以自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