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豆瓣 > 第73章(第2页)

第73章(第2页)

不过,但钦之死的根本原因是新朝大军陈兵北境,对西域相应减少了关照。同时,匈奴对新朝的不断侵袭,对西域产生了外部压力,促使西域叛乱。但钦是新朝驻西域最高长官,他被攻杀意味着新朝对西域已经失控。

一时间,北方、西方和东北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长期备战照样运转着战争机器,持续的叛乱使边境郡县不断遭受破坏,国家的财政积累正在快速蒸发。王莽却维持着这种奇怪局面,既不进攻,也不撤防,这又影响了内地农业的稳定,更多的流民出现,再加上这几年大规模改制,推行井田、六筦特别是第一次货币改革,经济形势和社会秩序出现了整体性恶化。对此王莽不会不知道。当始建国五年草原上传来乌珠留单于去世的消息,王莽终于找到了改善关系的契机。

更大的利好是,右骨都侯须卜当执掌了匈奴实权。前面曾说,他是王昭君的长女女婿,须卜居次云的丈夫。这对夫妇以及王昭君次女当于居次都是匈奴内部的“建制派”,主张与中原和平共处。须卜当用事,没有立乌珠留单于的儿子,而是“兄终弟及”,立了乌珠留单于的一个弟弟。

新单于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孝单于咸,即位后号“乌累若鞮单于”。

在须卜当夫妇推动下,乌累单于一改和新朝对抗的政策,转而主动向王莽提出和亲。

第二年始建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匈奴派人到边境提出要见和亲侯王歙,也就是王昭君的侄子。王莽很高兴,派遣王歙和他弟弟骑都尉、展德侯王飒出使匈奴,此行肩负了好几项重大使命:

第一,祝贺新单于即位,赐黄金衣被和布帛。如果单于高兴地接受,双方将结束长达四年的奇怪战争。

第二,向新单于索要几年前从西域逃过去的陈良、终带等人。他们杀害了戊己校尉刁护全家,是新朝的罪犯。把他们送还新朝,不仅符合道义,也是双方休战的回赠礼。

第三,商议和亲事宜。

王昭君的两个侄子抵达匈奴王庭后,受到了热情接待,他们本来也是匈奴的亲戚。在须卜当夫妇的运作下,出使整体上很顺利。唯一的插曲就是乌累单于询问起自己的儿子,顺单于登现在过得怎么样。

王歙和王飒面面相觑,他们知道两年前登已经被王莽下令斩杀,乌累单于竟还一无所知。

王歙担心实话实说会影响此次出使的主要任务,就撒谎说登在长安一切都好。

乌累单于这才情愿把陈良、终带以及当时参与杀害刁护的人都交了出来,一共二十七人。这些人都是乌珠留单于的贵客,新官不理旧账,新单于不再庇护他们了。

一路上,乌累单于还派人专程护送两位新朝使者和陈良等人的槛车。到了长安,王莽非常高兴,打算好好发落一下陈良等人。这段时间,他正在根据儒经创造新的刑名,《周易》的“离”卦有“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的爻辞,皇帝就把“焚如、死如、弃如”作为新的刑罚的名称,比如“焚如”就是火刑,“弃如”就是弃市。

《周礼》说过,“凡杀其亲者焚之”11,陈良是叛国,和杀亲没什么两样,因此定为“焚如”。

趁着匈奴使者还没有走,王莽在城北设了刑场,邀请匈奴使者以及城内的官吏、居民前来观看。众目睽睽之下,陈良等人被用火活活烧死。虽然这个刑罚有儒经为依据,但又是一次虐杀。匈奴使者大为惊恐,他们不免会想,乌累单于的儿子登,到底还活着吗?

始建国天凤元年,新朝和匈奴终于在表面上达成了一致。前期,王莽委派谏大夫如普到北方前线巡察,回来之后的报告里写道,边境饥荒,居民“人相食”,军人苦不堪言,建议罢兵。这年二月,益州“蛮夷”也发动叛乱,益州大尹被杀。

王莽不得不承认,原先的政策确实骑虎难下。重重压力下,他以匈奴和亲为契机,下令停止屯兵,撤回将领,只在边境设置了以国防为主的游击都尉,同时派兵去益州平叛。

奇怪的战争似乎结束了。

4.没有结局的战争

天渐渐高,云渐渐远,偶尔见到一只鹰击破长天,使者们就知道中原已远,草原已近。

离开长安之前,使者们悄悄打听了登的消息。使者的车马一到单于王庭,就向乌累单于如实描述了陈良等人被烧死的情形,并且禀报这个噩耗:单于的儿子登连同随从,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新朝公开斩杀。上次来的新朝使者欺骗了大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