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豆瓣 > 第61章(第1页)

第61章(第1页)

王莽决定采取的动作是改元。他令人去兰台查阅汉哀帝几年前改元“太初元将”时候的档案,找到夏贺良等人当年为汉室“再受命”时制作的谶书,决定仿照汉哀帝的做法,改元为“初始”,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万物更始、源本复初的纪元,强调今后再无“摄皇帝”,而是“假皇帝”的时代了。

这表明,王莽至此没有找到“即真”的办法,离“真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无论如何就是跨不过去。

王莽已经技穷。

表6。1 王莽代汉前夕日程表

3.河出图,洛出书

汉朝这次改元“初始”,并不是说从下一年才开始,而是把已经到了十一月二十一号的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也就是说改元的第二天就已经是初始元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了。

就在这一日,负责宫廷警卫的武官期门郎张充和其他六人,决意要劫持王莽。但在举事之前被发觉,六人随即被杀。据说张充他们打算立汉宣帝的曾孙楚王刘纡为帝。楚王这一支的确有些特殊,刘纡的父亲刘衍有三兄弟,分别是大宗刘文和刘衍、刘勋。刘勋被封为广戚侯,而皇太子刘婴就是刘勋的孙子。也就是说,刘纡是皇太子刘婴的堂叔。所以,张充等人预谋劫持王莽,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所考虑的。

这件案子的蹊跷之处在于,以往王莽会抓住一丝端倪就大做文章,穷治到底。这次却不同,他只是处死了张充,没有继续追究楚王。当然,刘纡远在楚国,应该没有牵扯到这个案子里。但更大的可能是,这几天王莽非常忙碌,心思都在“即真”上,对这件事也就顾不上了。

也是在这一日,朝廷正式颁布改元初始的法令。长安的士民近水楼台,最早知晓了这一消息。

广汉郡梓潼县人哀章,这一天也在长安,他很可能是太学生或是博士弟子,对儒经、符命、谶纬等都很熟悉。和他一起“学问长安”20的人里,哀章是一个格外热衷言说五德终始、天下大势,颇有些预言家风范的人。

这样的人也擅长投机。

早在三年前王莽刚刚“居摄”时,哀章就窥破了王莽的心事。他精心制作了两个铜匮,也就是铜匣子,一个里面放了“图”,一个放了“书”,这是模仿《周易系辞》里说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些“图”“书”应是写在木简上,放在铜匮之中,还按照汉朝当时书信的格式加上盖子,用绳子捆结实,填上封泥,最后在封泥上盖上书检21。在一般的书信邮寄中,书检就相当于信封,上面印着寄信人的印章等署名信息。

哀章所作的铜匮封检,大抵也会遵循这种惯例。其中,放“图”的那个封检,署了一句话:

天帝行玺金匮图。

放“书”的那个封检署的是:

赤帝行玺邦传予黄帝金策书。22

这两个封检署名,细究大有深意。

首先,两个封检都是“行玺”。在汉朝特别是中后期,皇帝有六玺,其中“皇帝行玺”是用在任命诸侯王的场合。那么,天帝行玺、赤帝行玺,也就是比照人间皇帝分封诸侯,以天帝的身份任命人间的帝王。这证明哀章对汉朝的玺章制度比较了解。

其次,汉朝奠基最重要的事之一是“赤帝之子斩白蛇起义”,“书”的封检明确说,“赤帝”通过给刘邦“行玺”,给“黄帝”以策书,也就是刘邦以赤帝之子的身份给黄帝的后代转达册封之书,这就描述了禅让的逻辑。

哀章制作好铜匮之后,并没有急于拿出来,而是等待、观望。一年又一年,哀章看着王莽制礼作乐卓有成效,又多次平叛牢固掌权,统治基础一天天坚实起来。他相信王莽迟早有称帝的一天。

于是,当哀章听说齐郡神井、巴郡石牛等祥瑞和符命的时候,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初始”年号颁布后,哀章当机立断,抓紧时间做了些准备。在新年号颁布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三丙寅日黄昏时分,他终于走出家门。

行人多半会注意到,这个人身穿形制奇特的黄色衣服,手里小心翼翼地拿着铜匣子,顺着安门大街向南走。走到长乐宫的西南方向,那里坐落着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宗庙,也就是高庙23。

高庙是宫廷重地,守备森严。哀章虽然有备而来,还是被挡在了外面。他告诉守卫,此番来到高庙,是要代天帝和赤帝传递符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