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所以——
nbsp;nbsp;nbsp;nbsp;不可让明珠的儿子平步青云,入翰林院为官;
nbsp;nbsp;nbsp;nbsp;更不可让明珠的儿子活的好、活的自在、活的久。
nbsp;nbsp;nbsp;nbsp;明珠想向前走,索额图却不让道。
nbsp;nbsp;nbsp;nbsp;“索额图,我今日不想跟你争吵,还是你执意要拦路逼我?”
nbsp;nbsp;nbsp;nbsp;“可惜了不顺路,不然我真想去你府上探望探望贵公子啊!天赐的才华和应季就病的身子骨,可都得治。”
nbsp;nbsp;nbsp;nbsp;明珠在心里一琢磨,很快就明白了索额图的暗示。
nbsp;nbsp;nbsp;nbsp;他对着索额图冷哼了一声,绕过他,大步而去。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纳兰容若坐在月色下,手执一书,有数点星光入卷。
nbsp;nbsp;nbsp;nbsp;听闻皇上要“复翰林院官署”的消息,容若自然是高兴,仿佛心情一好,病痛也自消了一样。
nbsp;nbsp;nbsp;nbsp;容若精通汉学,看得了汉书写的了汉诗,对像宛卿那样的汉家女子也有不同于满族男子的态度。
nbsp;nbsp;nbsp;nbsp;朝中如果能够设立翰林院,那就意味着能让更多文人的才华得到施展,对国家的文化经典也能够起到更好的编撰和修缮作用,这是大层面上的益处。
nbsp;nbsp;nbsp;nbsp;再有就是皇上喊过几次要整顿吏治,翰林院的设立,正好是可以起到典范作用。供职于翰林院的官僚,多是些跟文史打交道之人,高风亮节,不屑于勾心斗角和行官场上的那一套交情之事。这些文官不大会被其他高官要员所拉拢、所攀附,正好可以肃清贪污腐败和卖官鬻爵的风气。
nbsp;nbsp;nbsp;nbsp;另外,翰林院可谓是才子们的养文储望之所,升迁机会诸多,灼灼才华者必有用武之地。供职在内的官员们可以时常接触皇帝,地位既清贵又独特,来日宏图志展、为皇上所器重是必然之事。
nbsp;nbsp;nbsp;nbsp;容若自身想通过考试进入翰林院供职,那样比目前的“有名无实”的陪臣现状要好。
nbsp;nbsp;nbsp;nbsp;自己喜欢读书,能够多得些机会来修身齐家是一件好事;自己喜欢写词,能够跟里面的良师益友切磋琢磨是一大乐趣;自己喜欢花草,能够赌书泼茶摘绿意更是一味清欢。
nbsp;nbsp;nbsp;nbsp;所以他对惠儿道:“皇上之举,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我应该支持皇上。”
nbsp;nbsp;nbsp;nbsp;惠儿替容若高兴道:“诗词文章之外,表兄亦有佛学、礼学、易学、杂学之长,若能进翰林院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一生之幸、也是大清之幸。”
nbsp;nbsp;nbsp;nbsp;落酥满阶,弯月向公子晏晏。道是兰树落影,还看那边人儿释卷。
nbsp;nbsp;nbsp;nbsp;病微销,锁寒窗,不待三更一灯香。梦频惊,怕他似玉微凉。
nbsp;nbsp;nbsp;nbsp;容若卧在榻上,置卷矮桌。
nbsp;nbsp;nbsp;nbsp;手中握一小笺,生香清秀,佳人笔迹。
nbsp;nbsp;nbsp;nbsp;他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决定了——
nbsp;nbsp;nbsp;nbsp;要让素笺佳人凭实力稳君心、主后宫。
nbsp;nbsp;nbsp;nbsp;要让纳兰氏一族固若安泰、不失荣光。
nbsp;nbsp;nbsp;nbsp;要用真才实学,来为己换得入选翰林院当值的机会。
nbsp;nbsp;nbsp;nbsp;在此之前,就是要与皇上一起并肩作战,铲除朝中阻力,转变守旧朝臣们的观念,以最妥善的方式来让新政得以推行。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数日后。
nbsp;nbsp;nbsp;nbsp;容若走出家门,正要上马,却听见了从身后传来的阿玛的声音。
nbsp;nbsp;nbsp;nbsp;回头一看,不但是阿玛站着,连额娘也来了,瞧着他俩像是不愿意自己出门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大雪的天气。
nbsp;nbsp;nbsp;nbsp;“你去哪儿?”
nbsp;nbsp;nbsp;nbsp;明珠问完,立刻一使眼色,叫下人去把公子备好的马匹牵走。
nbsp;nbsp;nbsp;nbsp;“儿进宫去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