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全家一起供二哥读书那些年,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很正常,可二哥工作后,他但凡回馈一点给家里,也不至于需要嫁出去的女儿提前拿肉回来给娘家撑场面。
这件事宁绍明不知道大哥和二哥是什么想法。
以前他们夫妻俩在他们这一辈里年纪最小,在家里话语权不高,家里这种事,他们无权也没有能力做决定,即使觉得丢脸也没办法改变。
现在快要分家了,他也有了回馈的能力,可不想再让姐姐因为这种事难堪。
不管别人以后如何跟大姐家往来,反正他是不愿意再收这提前送来的肉。
这天晚上,宁绍明睡前去了一趟父母的房间。
叶菁从厕所里出来,回房间的路上恰好看见,正悄悄想过去听听他们说什么,又有点犹豫。
结果她还在纠结,宁绍明已经出来了。
其实宁绍明也看到她了,只是大晚上静悄悄的,还没别人在场,他一个小叔子不好过去跟嫂子搭话,就装作没看到,径直走了。
等宁绍明走远,叶菁急忙回到房间。
她看向快要睡着的丈夫,很想把他摇清醒,又想起刚回来那天他们之间的争吵,这男人的心还是偏向他的父母兄弟。
最后叶菁还是没叫醒他。
她心想:等着瞧吧,你三弟已经偷偷去跟那老两口商量了,要不了多久,就能看到他们的真面目!
你也会清醒地认识到,谁跟你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第42章
第二天是集日,赵如月找来一个晾衣服的木架子,把围巾、丝巾全都挂到衣架上,又把衣架挂到架子上。
早上天蒙蒙亮她就起床,顾不上吃早饭,赶紧开门架子搬到门口。
他们榕溪镇周围,有像王海燕娘家那个村子一样,距离镇上只需要走半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路程的村子。
也有需要走一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路程的偏远小村。
那些偏远村子里的人,每逢集日才会出来镇上买东西。
他们为了当天能在天黑前及时赶回家,需要早早到达镇上赶早市。
按照路程,天不亮就得起床,争取早上六七点到达镇上,在早市上买足家里需要的东西,中午再赶回家。
街上来买东西的人少了,赵如月想尽快把货清掉,今天要做的就是这些偏远村里人的生意。
东西拿出来,挂上一个写了价格的牌子,再让宁绍明弄个灯吊在屋檐上,照明外加吸引人。
宁家在偏远村子也有亲戚,往常亲戚们出来赶集日的早市,他们家都会提前准备一壶热茶或者热汤。
让亲戚们在家里喝口热乎的,歇歇脚再去集上逛。
今天赵如月让宁绍明多准备了一些茶水,还有一包一次性杯子。
不管是不是亲戚,只要过来看货,她都给人家倒一杯热茶。
镇上那些买衣服的店铺,目前很少有像她一样,把东西的价格标得明明白白,都是人家去问,店主才会说价格。
某些店主给熟人报的价格,跟陌生人也不一样,不懂讲价的人去买大概率会吃亏,尤其是不太常来镇上的人,有些甚至不敢主动去问价格。
以至于标价的有可能比不标价的贵点,他们也愿意直接买有标价的东西,反正大部分东西都有大概的价格范围,贵点也不会贵得太离谱。
赵如月把架子摆出来没多久,就遇上了这样的老乡。
人家话也不多说,喝了热茶,就问一句:“老板,同一种东西,不同花色,也都是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