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春色满棠重全文免费阅读 > 第448章 哭得像是他已经死了(第2页)

第448章 哭得像是他已经死了(第2页)

写下:**秦十三郎,三十岁,戏班丑角,疫起时每夜登台唱戏慰民,咳血不止仍笑称‘观众未散,怎敢退场’**……

每写一名,铜鼎火焰便跳动一次,灰烬飞舞如蝶,飘向南方天空。七日七夜,共录一千二百四十一名。最后一笔落下时,南方天际骤然裂开一道金光,仿佛有人撕开了厚重的云幕。紧接着,九座村落废墟之上,同时升起淡淡人形光影,或挥手,或鞠躬,或轻轻抚摸幸存者的额头。

当地百姓纷纷跪拜,称见“万家灯火自地底升起”。

数月后,朝廷迫于民意,正式设立“疫殇名录”,追授所有病殁者姓名与哀荣。更有仁心太医仿柳阿婆遗方,制成“续命草汤”,救活无数危症病人。人们称那药香中,常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棠花气息。

这一年冬,东海再传异象。

孤岛之上,一位盲眼老渔妇梦中得见亡夫身影,醒来后执拗地要儿子驾船出海。至风暴沉船处,她将一盏纸灯放入水中,轻声说:“老头子,今年孩子们都好,孙儿娶了媳妇,家里新盖了房。你若听得见,就让灯漂回来吧。”

话音刚落,海面突起漩涡,纸灯非但未沉,反而逆流而回,停在船边。灯芯忽绽一朵四色火花,照亮水面??竟浮现出一行字迹:**谢海舟,五十七岁,渔夫,最爱听妻哼《采莲曲》,葬身鱼腹,魂归洋流**。

消息传至书院,念棠抚埙良久,终未吹响。他知道,有些回响,早已超越文字与声音,成为天地间最本真的共鸣。

又三年,西北千名英烈祠前发生奇事。清明祭典当日,守祠老兵突见石碑林中走出一支队伍,皆披旧甲,佩断刀,步伐整齐,面容模糊。他们在每一块碑前停留片刻,或敬礼,或轻抚碑文,最后齐齐面向东方,跪拜三下,方才消散于晨雾之中。数千祭拜百姓目睹全程,无人惊叫,лишь泪流满面。

事后查验碑文,发现所有刻痕边缘皆有细微湿润,宛如泪渍。而祠堂供桌之上,多了一壶浊酒,一碗酸菜炖粉条,还有一张泛黄纸条,字迹稚嫩:**爹,我学会做饭了,您尝尝**。

与此同时,南方念棠书院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那是一位西域僧人,身披褪色袈裟,手持一串骨珠,言辞恭敬:“大师,我自龟兹来,途经楼兰故城,于一处坍塌佛塔下掘得残碑,上有古文数行,提及‘棠树赎魂,名存天地’,并列十二人名。我不懂其意,但夜夜梦见那些名字在沙中哭泣,遂一路东行,只为寻一人能解此谜。”

念棠接过残碑拓片,凝视许久。那十二个名字中,竟有三人曾在《回响录》中出现??他们是百年前丝绸之路上失踪的商旅,带着中原货物欲通西域,却死于沙暴,尸骨无踪。其余九人,则全然陌生。

他当即决定亲赴西域。

一行七人,穿越戈壁,跋涉四十余日,终抵楼兰废墟。此处黄沙漫天,古城只剩断柱残垣,唯有中心一座土台尚存,台上立着一根腐朽旗杆,挂着半幅破幡,上书两个模糊汉字:**招魂**。

当夜,念棠于土台设坛,以西域带回的胡杨木削成短笔,蘸取昆仑雪水,开始书写。

风沙呼啸,几乎掩埋一切。但他心如止水,一笔一画,皆循冥冥指引。

他写下:**玛依莎,十九岁,龟兹舞姬,通晓七国语言,死前怀抱琵琶,曲未终**;

写下:**阿迪力,四十五岁,驼队首领,识星象辨风向,为护商队独战沙匪至死**;

写下:**李元朗,三十三岁,唐使随员,携《诗经》《论语》西行讲学,墓志铭仅余‘君子不死’四字**……

整整十日,九人之名尽数浮现。最后一夜,狂风骤歇,月光如练,照得废墟如银。忽见地下沙层缓缓隆起,竟托出一具完整棺椁,漆色犹新,棺首刻着汉隶:**有信者,终得归名**。

棺中无尸,唯有一卷羊皮地图,详绘丝绸之路全线驿站,并标注数百个小小红点??每个点旁都写着名字。显然,这是当年某位义士暗中记录的遇难者名录,欲传之后世,却未能如愿。

念棠跪地捧图,热泪盈眶。他知道,这张地图,将成为《天下沉魂新录》第十册的核心。

归途中,他在敦煌莫高窟停留。请画师依名录绘制壁画:驼队穿沙,女子起舞,学者授业,战士断后……每一幅下方,皆题一行小字:**此人有名,不可遗忘**。

十年后,这些壁画被人称为“赎魂图”,香火不绝。

时光荏苒,念棠年逾八旬,已极少出行。但他每日仍坚持抄录新报上来的名字,哪怕手抖得厉害,也要亲自落笔。他曾对弟子说:“我不是在写名字,是在回应呼唤。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人在等??等一句‘我记得你’。”

某个雪夜,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原野上,四面八方皆是人影,密密麻麻,却不喧哗。他们静静望着他,眼神温柔。为首一人steppedforward,竟是林阿禾,穿着少年时的青衫,笑着说:“念棠,你累了吧?现在,轮到我们来替你说。”

他想答话,却发不出声。只见阿禾转身,面对众人,朗声道:“你们的名字,我们都记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